第357章
作者:扫雪煮茶      更新:2024-11-01 20:44      字数:1984
  李知远因为英华方才喊了人家一声二丁师傅,人家待她跟待孩子似的,晓得这人和柳家是极亲近的,也客客气气拱手和柳二丁做别。
  待他们走了,英华就和李知远说悄悄话,小声说:“他是柳一丁的亲弟弟。他喜欢我八姨,他以为没人知道,其实我外祖父全家都知道!不过我八姨说从前错过了就错过了,现在她孀居守着孩儿过日子,不想再嫁,我外祖父倒是很乐意让他做我八姨丈呢。”
  李知远一本正经点头:“二丁师傅人很好。”
  英华趁着三叶嫂子走到前头去了,飞快的说:“我觉得我八姨其实是乐意的,就是八姨家的表弟表妹肯定不乐意,八姨又舍不得把孩子交给婆婆抚养,就这么僵住了。”
  英华对李知远说外婆家的八卦,虽然因为她八姨的事情眉头微皱,但是李知远觉得她这个样儿甚好,这才是个无忧无虑小媳妇的样子,他看着她的侧脸,一直微笑。
  李大人带着儿子在三省草堂住了一夜,第二天他老人家也都没舍去看新买的房子一眼,只打发儿子回家搬银子买房,他只在三省草堂和王翰林商量编教材的事。
  李知远在曲池府住了两天,到柳家交银子交害房契,就忙着搬家。英华得空就去镇上新李府蘀他瞧几眼,大家都忙的差不多把梅十五娘忘掉了。没想
  到梅四郎亲自寻到曲池府李家去了,沈姐出来说李知远押着行李到五柳镇上去了,梅四郎又追回五柳镇,先至王家问英华李知远家新宅在哪里。
  英华看梅四郎神情又急又恼,到底是从小看她长大的姐夫,她虽然恼人家妹子,待这个姐夫还是亲厚的,就问他:“姐夫,怎么了?”
  王家在这件事上是无辜的,不论是王翰林老两口,还是瑶华,还是英华,在这件事上的立场和态度都无可挑剔。梅四郎叹气再叹气,还是和小姨子说:“十五娘离家出走了。留了封书信说她要和李知远算帐。”
  “啊!她一个人走的吗?”英华大吃一惊。
  “还有十一郎那个王八蛋!”梅四郎提及堂弟,满腔怒火,“他也留书与我,说十五娘的事就是他的事,他会蘀十五娘出头。”
  英华愣了半天,只能说:“令弟和十五娘姐姐兄妹感情真好。”
  英华亲自带着梅四郎到李家新宅。李知远也才到,正看着人搬家具呢,看到梅四郎和英华一起,他就问连襟:“姐夫寻我何事?”
  “十五娘找过你没有?”梅四郎是真着急,十一郎才二十出头,生得又美,十五娘也是十八*九的妙龄女郎。别说十五娘养在深闺极少出门,便是十一郎,他也就在泉州府城逛逛,从来也没单身一人走路啊。这样两个人,连个随从使女都没带,留下两封书信,带了一包碎银子就朝外头跑,还告状,分明是给人贩子送钱去的!
  “没有。”李知远摇头,苦笑道:“她来找我来了?”
  “她离家出走了。”英华忙道:“你从府城来,听说过什么风言风语没有?”
  李家使人日夜换班盯着梅宅呢,盯梢的那几个跟柳家盯梢的都认得了,半夜大家还会换班去小解什么的,梅十五娘是几时走的,是怎么走的,估计李柳两家都比梅四郎清楚。不过李知远另有打算,他并不想现在告知梅四郎,所以他只是摇摇头,说没有。
  梅四郎说声得罪,叫英华自家小心回家去,他忙忙的就走了。英华看着姐夫匆忙的背影,跺脚说:“这个梅十五娘,又不晓得要闹什么新花样,我去跟娘说,也使人找人去。”
  李知远忙拦她,说:“没事,人没丢。咱们两家都使人盯着梢呢,梅十一郎和梅十五娘现在人在府城外的一个小镇的旅舍里,好像在等什么人。放心吧,不会让她们兄妹真出事的,我盯着,就是看看能不能把她们背后的高人钓出来。”
  140 千里送从来都不是纯洁的
  英华看着李知远,看了好一会,才笑道:“就此做个了断,也好,不然我姐夫心里总有个疙瘩。”
  李知远苦笑长叹。三月的春风,带着香花的芬芳,吹得人身上软软的,李知远看着英华的侧面,不由柔声道:“府城外桃花开的甚好,你几时得闲?芳歌想趁嫁前与你一聚,咱们三个一同出门走走,如何?”
  “舅母不日即到,候她到五柳庄,我要把手头的差使交给她老人家,总帐房那边调了两个人回沧州去了,只能我顶上。”英华一边为没有空和李知远去看桃花惋惜,一边在心里算芳歌的婚期,哎呀惊道:“糟了糟了,天波府那边的运家具的船怎么还没有到不晓得杨家九妹晓不晓得去催。那边明日开始涮墙,若是五日之后家具不到,先到的帐幔陈设和器皿等物还要在曲池仓库暂放几日,我得提醒管事们把仓库空档留出来。还有,新京城城里只有东西市的位子确定下来,十几条主要的街道怎么分三家还在扯皮,我娘和我舅舅都在忙这个事。杨家的事情在杨九妹回来之前是我暂时看着,为着这场婚礼,京城的如意刘家和喜张家会提前一个半月来,我今天就得在五柳镇这边给他们找好仓库,准备住处。你们家办喜事的人手够不够?”
  “人不少,估计也应付得来。”李知远想到嫁妹子,也有些忧愁。他母亲只管二门以内,沈姐是不能出头露面的。他老子现在这个势子,显然是一心扑在编书上,估计妹子成亲的事会甩手给他管。他自家还没有成亲呢,怎么管都怕会有错漏啊。李知远叹一口气,道:“杨家的人几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