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更新:2024-05-02 19:11      字数:1893
  毕竟高澄就连对舅父娄昭也没有例外。
  冀州刺史娄昭受命接替潘乐镇守长安,担任雍州刺史,同样继领一万战兵,与五万三河州郡兵,家眷照样留在洛阳,当然,高澄对舅父的说法是希望与表兄弟们多亲近,同时也让娄昭给各地镇守做表率。
  娄昭也拿这个外甥没办法,不过把儿子放在洛阳也确实好过随他去关中,毕竟娄昭也没有谋乱的心思,更能让儿子们与高澄加深关系。
  至于冀州刺史一职,高澄将其交由原瀛洲刺史元孝友。
  因并州刺史,高澄岳父之一的卢道虔病逝,原长安留守潘乐被高澄任作并州刺史,接替斛律金镇守晋阳,虽然晋阳大军及其家眷大多被迁至河南,但并州在河东地区,依旧有着特殊意义,更何况并州还是留了由斛律金带去的两万鲜卑战兵,交由潘乐继领。
  至于斛律金,则依旧担任恒、朔、燕、云、显、蔚六州大都督,坐镇北疆,同时也负责看住被发去垦边的蜀兵。
  其实就实际而言,自北疆动乱,柔然焚毁六镇以来,北疆荒废多年,毕竟就连六镇鲜卑都已经全数南迁,六州相加,人口或许还不如河南一州之地。
  但北疆还是有不少胡民,且地域广阔,能够放心置于此地也只有高欢口中,能够完全信任的斛律金。
  高澄此前已经先后对河南、河北等地区做出区域规划,如今河东、关陇等地更是不会放过。
  首先是河东,高澄改河东为并、肆、汾、晋、建五州,并州刺史自是潘乐,距离洛阳最近的建州刺史由原南汾刺史尉景担任,也是为了就近看管,免得尉景故态萌发。
  其余肆、汾、晋三州,皆由河东原有刺史中选择文官担任。
  瀛洲刺史一职由被高澄一手发掘的张德兴担任。
  在新近征服的关陇地区,高澄于关中设雍、夏、灵、华、岐、泾、渭、秦、凉九州。
  娄昭自是雍州刺史,治长安。
  王思政为秦州刺史,镇陇西之地。
  其余七州皆以当初遣使归降的原西魏官员留任,由于他们手上的州郡兵早就被宇文泰调集,在渭水一战后被俘去了洛阳。
  高澄顺势在关陇地区实行军政分离,军队分别交由娄昭、王思政统领,即各自统御一万战兵以及五万州郡兵。
  如此,北方区划经过高澄删减,共有河南地区:司、兖、青、豫、徐、荆、济、梁、广、胶、陕十一州;
  河北地区:相、定、沧、幽、辽、瀛、冀七州;
  河东地区:并、肆、汾、晋、建五州;
  关陇地区:雍、夏、灵、华、岐、泾、渭、秦、凉九州。
  再加北疆六州,共计三十八州,高澄这一次区划合并,力度不可谓不大。
  贺拔岳统御关西时,就曾受封都督关中二十州诸军事,仅关中就被细分二十州,更别提当时关东足足有八十余州。
  这样做的意义,自然是裁撤多余吏员,节省财政开支,同时既细且乱的区划,虽有利于削弱地方,但并不利于高澄统筹施政。
  当然,更重要的是各州合并以后,通过官吏任免,实现对地方的掌控。
  政令下达,各地官员有喜有忧,上层官员无需为此忧心,哪怕没有了刺史一职,高澄也会将他们召回洛阳,在三省六部等府衙为他们安排职位,或加以显赫虚衔。
  而下层被裁撤的多余吏员虽然利益受损,却也只能在肚子里骂几句,由于高澄再下一份政令,破例允许此次失去职位的吏员参加科考,至少有一份出路,于是转而埋头去准备起了科举考试。
  之所以说是破例,是因为第一次科举时,高澄曾下达指示,往后不许官吏辞职参考。
  第一次科举考试周期于太昌七年(538年)三月县试开始,至太昌八年(539年)三月京试结束。
  如今三年之期已到,第二次科举周期将于今年,即太昌十年(541年)三月开展县试。
  虽然离县试只有一个多月,考虑到县试的难度,若他们真的在平日里用心于政务,凭他们对吏事的熟悉,还是能够轻易通过的,等过了县试,便有半年时间再去准备府试。
  这次没有让元善见出面背锅,是因为迫害对象不同,底层民众或许会被哄骗,但吏员却火眼金睛,毕竟河南、河北区划合并都是高澄主导,也不能把人家当成傻子看待。
  虽然有不少考生对高澄破例允许被裁撤的吏员们做法,多有不满,却也难以改变,毕竟政令已经下达,况且如今的考生可没有宋、明时候牛气。
  二月十八,高欢陵寝竣工,由于免役钱的存在,高澄招募民夫是要发工钱的,在派遣高隆之前往探查过后,确认没有差池后,哪怕国库能饿死耗子,高澄依旧按照自己当初的规定,足额支付了民夫工钱。
  二月二十,宜祭祀、入殓、安葬、移柩。
  齐王高澄与一众家属送葬于邙山,天子元善见亲送出城。
  第三百三十九章 入葬
  二月二十,天公作美,在高欢下葬的日子里,艳阳高照。
  元善见止步于洛阳城外,满朝文武,无论是否高氏亲近,却是要将高欢送上邙山。
  邙山,高欢陵寝。
  “抬棺、扶灵,恭送齐献武王。”
  随着礼官高呼,兵士们将高欢的棺椁从元善见所赐的辒辌车上抬了起来,送往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