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作者:素罗汉      更新:2024-05-02 18:55      字数:1957
  最后,老威廉抱着酒桶醉倒,嘴里却一直念叨着一句话:“克劳利,你这个好运气的混蛋……无论你接到什么生意,都得让老威廉掺一股,那是我应得的!”
  第605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六)
  随波起伏的雅各布夫人号,老威廉站在船台,大胡子随风吹舞。
  下一刻,老威廉怀中一摸,就有一个扁扁的模压雕花纯银小酒瓶出现在手中。呡一口里边的“正宗”台澎产朗姆酒,老威廉在海风中指向前方大声喊道:“那就是澳门,看到了吗,克劳利小子!”
  时间已经是1632年的4月初。
  之前在鸿基港宴会后,雅各布夫人号又在鸿基港逗留了半个月时间。
  之所以待这么长时间,是因为老威廉凭借着自己的荷奸身份,“钻营”到一个重要内幕消息:广州门户开放。
  话说,门户开放这种东西,被别人用舰炮砸开是一种操作,主动打开招商引资也是一种操作。
  对于中国人来说,两种操作都有深切体会。前一种会令国家演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病夫,后一种会令国家演变成全球gdp第二的老流氓,对比极其鲜明。
  总之,闭关锁国要不得。中国近代史的衰落,其实早在十六世纪就打下了基础:当外族跨越大洋的阻碍来敲门那一刻,就已经预示着土著文明落后了。
  不然为什么所有的科幻片中都默认外星文明是先进的?很简单,因为跨越时空本身就代表了科技的领先。
  在这个位面,当时间来到1632年,盘踞在大明东南沿海的穿越势力,也终于开始了引导治下黎民,主动门户开放的进程。
  这一次的门户开放,虽说是因为朝廷终于在最新一份旨意中做出了默许。但是说实话,对于已经准备充足的某些人来说,朝廷默不默许,他们都打算按照既有时间表行事的。
  无非是掩耳盗铃,或者说,给朝廷留多少面子的问题。
  好在朝廷如今有了消息灵通的稳重主持,所以没有在这种枝节问题上纠缠来去。
  于是,雅各布夫人号凭借老威廉的股东身份,预定了一个首批参与门户开放的位置。
  接下来,3月下旬,诸事了结的大舰队终于从安南鸿基港出发,班师回朝。等待已久的雅各布夫人号也进入编队,混在运输船队中一同启程。
  由于船只总数超过百艘的关系,大舰队阵型蔚为壮观,在海面上拉出了十数海里的长长轨迹。
  4月上旬这一天,大舰队来到了澳门外海。
  到了澳门这个三岔路口,之前编组严密的大舰队当即分道扬镳。大批的运输船和一部分护卫舰四散而去,有沿着海岸线继续北上台澎闽浙的,也有消失在广南各条水系中的。
  大舰队剩余的下来的主力船只,则在当天原地下锚。
  雅各布夫人号混在其中,并没有和同来的几艘欧洲船一样进澳门内港,而是老老实实在外海下了锚。
  第二天一早,澳门内港新出来了四艘海船加入了舰队。随即,大舰队拔锚,开始沿着广阔的珠江上溯,直航广州城外。
  后加入的四艘船,其中三艘是欧式软帆船,桅杆上分别挂着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王旗。唯一的一艘硬帆船,则是来自于倭国的红单船。
  至此,真相大白。这几艘“外”船,便是此次用来响应“门户开放”政策的破冰船。
  和雅各布夫人号这种临时加塞的不一样,后几艘船无疑是有所准备外交船只。
  这其中包括了一向合作程度比较高的荷兰人,以及这两年日子过得不错的西班牙人。
  另外,还有站在红单船头,贪婪地环视珠江两岸,留着月代头的日本武士。
  历史上早在嘉靖初年的“争贡事件”后,明朝政府在官方层面就封禁了对日贸易。
  而这一次日本贸易船进广州,无形中包含着一层隐藏含义:明政府正式解除了对日贸易禁令……至少在东南沿海某势力的庇护下,日本人可以自由进出港口了。
  所以日本人这一次的心情也是十分愉快的。
  有心情愉快的,自然就有不愉快的。
  心情不好的,是跟在大船队末尾的葡萄牙船。
  原本自嘉靖朝以来,葡萄牙人是唯一获得明政府授权,可以在每年指定时间来广州城收购丝绸瓷器的外商。葡萄牙人利用这个优势,再借助澳门这个绝佳的中转站,几十年来赚取了数不清的贸易利润。
  现在,弗郎机鬼畜的好日子到头了。
  先是澳门城被强硬攻破,弗郎机人失去了核心贸易据点。而这一次的门户开放,又令弗郎机人失去了广州贸易特权,沦落到了和死敌荷兰人相同的贸易地位。
  葡萄牙人之前几十年在对明贸易上建立的一切,一朝化为乌有。
  他们心情当然不好了。
  可是心情再不好,这一次的门户开放,葡萄牙人还是积极参与的。他们现在没有傲娇的资本,认不清形势的话,今后的海贸就没他们份额了。
  ……
  就这样,舰队在威武霸气,镇压东亚海权的两艘大舰带领下,沿着最新清理规划出来的珠江主航道一路上溯,终于在1632年4月7日傍晚,驻泊于广州城外的白鹅潭中。
  感受着黑夜中广州城的压迫,眺望着夜色中灯火辉煌的花舫,乃至远处灿烂的新区灯光,包括克劳利在内的荷兰人、西班牙人格外兴奋。由于葡萄牙人多年来的拼死阻拦,前者没有得到进入明朝内陆的机会,这次终于能如愿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