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48节
作者:虎昭昭      更新:2024-03-15 15:52      字数:3961
  “早就说郑王蠢笨无能,任人唯亲,连一个灾情都控制不好,不只让百姓造反,灾后居然还造成了瘟疫,可笑。”
  “瞧郑国现在这个样子,早晚要败在郑王的手上。”
  “可不是嘛。这天下哪年不发生一点天灾人祸。各国都能处理好内部政务,偏偏郑王却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郑王不行,郑王的官员也不太行。姜国新上任的官员,千里挑一,不止需要在大学学习诸多课程,每年年底还有考评,郑国的官员嘛,呵呵~”
  感觉有被内涵道,郑小白忍不住替自己解释了两句,“也有不少科举生去郑国做官的,只不过被郑王停职了而已。而且有时候不是官员不想作为,是根本就没办法……”
  郑小白体验过,所以他有发言权,其他人也没好意思反驳他,不再嫌弃郑国的官员,继续集火郑王。
  “当初郑王请回去的第一批科举生,能力都不差,偏偏郑王就是不用。这疑心病也太重了。郭凡是郑国人,姜王不也用得好好的?”
  “有才的人,去哪里都能得到重要,这群人离开郑国,不也被卫国宋国请去做官了吗?倒也不必替他们惋惜。”
  “只是可惜了郑国的百姓。”
  郑国的百姓刚经历一波天灾和战乱,就迎来了瘟疫,郑王只封锁疫区,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姜国的医者虽然不愿意去趟这个浑水,但医者仁心,他们还是联合研究了几个药方出来。姜蓁直接把这些药方免费赠送给了郑王。
  “王上,有些药材,我国的仓库中没有,只能让百姓自己去山中采集。”郑国的太医表情为难。
  郑国不似姜国,医家昌盛,各县的医官就像燎原的星火,不止能教大家治病和预防的卫生知识,还会教大家辨认药材,顺带收购药材。
  疫区被控制得还行,没有百姓到处乱跑,在这样的情况下,疫区的百姓就算死光,郑王都能承受,所以他的态度有些无所谓。
  “没有药材,就把药方公开,让大家自己想办法。”
  得知自己送过去的药方被郑王随意对待,姜蓁也有些无奈。
  【就猜到会这样。】
  【只要自己不死,他们哪会管庶民的死活。】
  【真想让人把郑王给噶了,免得他把郑国百姓都霍霍完了,到时候我们接收一个空壳就没意思了。】
  【可不是嘛,当初挖那么多科举生走,我还美滋滋的想着以后接手郑国的时候,接手的会是一块富裕的地方,不需要扶贫……谁知道郑王这缺心眼的,居然停了科举生的职务。】
  别说直播间的人了,姜蓁也对郑王和郑王提拔的那群官员感到很失望,内斗的水平高,处理民生政务的能力却不太行。
  但郑国这样,姜国也不是没有好处。大批的贵族和商贾,拖家带口的跑来姜国投奔。
  他们也不图别的,就图姜国的那群医官,这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存在。
  姜国离郑国有些远,并没有主动招揽郑国的百姓,所有来投奔的人,全都是慕名而来的。
  宋国和齐国离郑国近,一直在默默的挖墙脚,收拢健康的百姓。
  但大家就算收获了一波人口,也静悄悄的没有声张,免得刺激到郑王。
  毕竟现在情况特殊,郑王是需要大家呵护的存在。
  这个时候,不止诸国消停了,平时和郑王唱反调的君候和大臣也消停了。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郑王难得的休闲时光,他可以在这段时间松口气,可郑王却在这个时候不争气的倒下了。
  “寡人头疼得慌,叫太医,再把青霉药给我端上来。”
  太医来得很及时,但给郑王把完脉之后,他的表情就变了,声音都颤抖了起来,“王上,您如今的症状,和疫区百姓的病症有些相似……”
  “怎么可能?这段时间寡人在宫里哪都没去过!”郑王心里一紧,只觉得头更痛了,立刻就说道:“以防万一,寡人还是先服一剂青霉药吧。”
  郑王之前就服用过青霉药,没什么过敏反应,所以他现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就来一份青霉药。
  在他眼里,这玩意儿包治百病。
  郑王有青霉药吃,可以不慌,但宫里的其他人可没有,太医的头上此时都冒出冷汗了。宫中伺候的其他人,表情也变得惊慌。
  如果连郑王都中招,其他人肯定也跑不了,都邑或者王宫需不需要封锁,还得郑王做主。
  拿不准郑王的主意,太医再次出声,企图引起郑王的注意力,“王上……”
  郑王摆了摆手,嫌弃的说道:“你的诊断不准。来人,去叫大巫过来。”
  第164章 求药
  郑王有事,那定然是会兴师动众的,除了大巫,太卜也被叫来了。
  大巫一进殿内,就感觉到了氛围有点不对劲,再看到太医的脸色,他就不自觉的变得有些紧张。
  郑国的大巫不只会祈福,也会一些浅薄的医术,检查完郑王的症状,他也立刻就联想到了瘟疫,事关重大,大巫没敢隐瞒,说出了和太医一样的猜测。
  都这样了,太卜哪能测出什么好结果,指着乌龟壳,对郑王说道:“王上!大凶之兆!”
  青霉素可没有止疼的效果,听到大家都这么说,郑王只觉得头疼欲裂,愤怒的对身边的护卫吩咐道:“紧锁宫门,我倒要查一查到底是谁要害寡人。”
  宫门锁了,太医大巫等人也出不去,只能站在一旁,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看着郑王终于采取行动,太医也稍稍松了一口气,疫区隔得远倒还好说,但这病人都出现再自己跟前了,再不好好查,威胁的可是自己的小命。
  大巫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什么巫医之争,扯了扯太医的袖子,小声的打听道:“姜国给的那个方子上的药材,你府里备齐了吗?”
  “有,但是不多。”太医回道。有些药材国库没有,但他们做医者的,家里得备着。
  大巫家里的药不太齐,闻言立刻兴奋了起来,小声的哀求道:“等出宫之后,你能分碗药给我吗?”
  “还有我。”太卜弱弱的提醒,他也有点害怕来着。
  虽然不确定自己中没中招,但可以先喝点药预防,太医也不好意思拒绝,点头同意了,“等出宫,我就回家煎药。”
  看太医好说话,大巫和太卜都松了口气,心里琢磨着,要不要在事情没闹大之前,离开郑国避避风头。
  宫中的护卫此时的步伐急促,各宫的仆从也都在被检查询问。
  想到自己遭受的无妄之灾,大巫忍不住小声骂道:“究竟是哪个混账干的好事!为了争权夺利,居然敢拿疫气当儿戏。”
  传染病这种东西,一个不小心,大家都得完蛋,太医也忍不住磨牙。
  郑国如今内斗了好几年,连大巫都一下子联想到了其他君侯,更别说郑王。
  这次宫内的大清查,郑王也把重心放在了其他君侯的阴谋上。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如今宫里已经倒下了不少人,甚至有一个大厨也病了,但怕被送去疫所等死,不敢声张。
  刚好,郑王在前一天就吃过这位大厨做的饭。
  但后面无论郑王再怎么查,都没查到这位大厨背后有人,反倒是查出这位大厨和和疫区逃出来的贵族有接触。
  最开始的时候,朝廷和百姓都没意识到是瘟疫,前期也有不少人离开。
  按照以前那慢得要死的车马速度,这群人其实跑不远的,但如今郑国也修了好几条水泥路,虽然断断续续的,但也加速了郑国的交通。
  所以在疫区封锁之前,这群人就已经跑都邑来了。
  郑王捂着头,不敢置信的说道:“真是巧合?没有人谋划?”
  “臣无能,没有查出幕后使者。但…臣在都邑内查出了许多和王上症状相同的人。”护卫回道。
  这是最坏的结果了。
  比起都邑被疫气感染,还不如是王宫被精准投毒呢。
  郑王坐在高座上,陷入了纠结。
  之前封锁疫区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免得疫气祸害到自己。
  那些疫区的百姓,郑王可没有管他们的死活,甚至在郑王看来,只要瘟疫不再蔓延,疫区的百姓死光了都无所谓。
  可如今郑王中招之后,才发现这疫气早就已经传到都邑来了。
  都邑是郑国的中心,若是不及时采取行动,很可能整个郑国都会中招。
  若是症状轻微一点的瘟疫还好,若是烈性的感染性强的瘟疫,那死的人可都是一片一片的。
  郑王还想把郑国发扬光大,不想祖宗基业败在自己的手里,考虑了半天,还是下定了主意。
  “传我的命令,先暂时封城,把病人都查出来,送到疫所去。”
  没想到郑王这么果断,原本还想跑路的大巫太卜两人,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不由自主的扯住了太医的袖子,紧张的提醒道:“药!”
  “我回去就煎来喝。”太医无奈的回道。
  都邑这个地方特殊,各处的政令都是由都邑下达的,根本就不可能彻底封锁,郑王只是借着封城的机会,查出城中的病人,处理过后,就会放开对都邑的管理。
  除了都邑,郑王还给其他地方下了令,让各地注意防护,疫气已经弥漫开来,一定要严查病人。
  接到郑王这个新的命令,郑国所有的君侯都炸锅了。
  他们这段时间装乖这么久,期待的可不是这个结果!
  “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连都邑也有病人?”
  “连都邑都出现了疫气,其他地方哪还能跑得了?疫区那群官兵究竟是干什么吃的,怎么把里面的祸害放出来了。”
  一群君侯都快要崩溃了,只觉得自己这次被郑王坑得不轻,全都对郑王痛骂了起来。
  他们气,郑王也气,“我还怀疑是哪个混蛋害的我呢,他们倒还把我怪上了。”
  郑王有太医诊脉,又有从姜蓁那里重金买来的青霉药,病很快就好了。
  可青霉药这玩意儿,姜蓁从不随便卖,郑王能买到,是因为他是君王,有那个面子在,而且他还给了重金。
  郑国其他君侯,可没有青霉药的储备,更没有太多药材的储备。
  姜国医者搞出来的那几个治病的方子,郑王虽然公开,但那个时候,诸位贵族家中也没时间去储备相应的药材了。
  普通的庶民,有的连县城都没去过,自然没那个条件到处跑,只能茫然的窝在家中,等待自然的审判。
  但郑国的贵族却已经在准备跑路,不敢把小命寄托在巫者的祈福上头,他们准备去姜国求药,或者去宋国齐国避一避风头……
  【都这个时候了!你们不要过来啊!!!】
  【关门关门,咱们不和郑国玩。】
  【我真的是服了,郑王搞啥呢。这段时间另外四国多老实啊,都不敢给郑王添麻烦,结果郑王这混蛋还是来麻烦我们来了。】
  最开始宋国齐国挖郑国墙角挖得还很起劲,一听说郑国的疫气已经蔓延到都邑,一个个吓得锄头都掉了。
  “紧闭城门,切断和郑国的所有交易,不许放一个郑国人入城。之前吸纳的郑国百姓,也要集中隔离观察一段时间……”
  各国君王的脑子还是清醒的,见机不对,立刻主动封锁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