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供销社主任 第22节
作者:
池疏荷 更新:2024-03-08 16:59 字数:4303
放假前一天,姚海芸检查了供销社所有的门窗,该加固加固,提前做好防护,免得有人趁他们春节放假的时候潜入供销社偷东西。
六十年代,平时上班都是上六休一,能有三天的假期太珍贵了,想到明天就是春节了,大家下班的脚步格外轻快。
过年杀猪,是生产队的大事。
岛上每家每户平时养个鸡鸭还好,养猪基本没空间,何况猪吃得还多,人都吃不饱饭了,谁扔了喂猪呢?简直是开玩笑。
这样一来,大家都不愿意养猪,但上面又有任务,每个生产队都要交猪,有指标的,没人愿意养怎么办呢?
这时孙金梅站了出来,自告奋勇说她跟丈夫徐坤愿意帮生产队养猪,条件是不参与其他工作。
她本来就是岛上的养殖户,养猪这方面有经验,姚昌盛等人一合计,就答应了,跟油匠木匠一样,跟孙金梅签协议,每年优先完成交猪的任务,剩下的猪一半分给生产队,另一半可自行卖掉。
这部分卖猪的钱,除了协议里规定上交给生产队的,余下的可以自己留下。
这个协议前些年大家都没意见,但随着政策的变化,这几年队员们意见越来越大了。
因为从1962年开始,国家对养猪实行了奖励政策,一头猪,一半上交,剩下的一半养猪户可以自行处理,这里面油水可太多了,那会儿长桥大队不少队员就纷纷对原先的养猪协议表示反对,孙金梅哭诉养猪喂的粮食也多,把这些年的账本拿出来暂时堵住了大家的嘴。
可没消停几年,去年政策又改了,这回直接送粮食,交一头80公斤的猪,就送你80公斤的粮食,偶尔还会送布票,队员们一听这还得了?又闹着要改协议,从去年闹到今年。
除了这个养猪协议,过年杀猪分猪肉也是个难事,早些年是每五户分一头猪,但这个分配方法大家都不满意,猪只有一个头四条腿,要分五个家庭?这怎么分?
再说每头猪重量还不一样,有的猪肥,有的猪瘦。
怎么分都不满意,大家聚在一起开了个会,索性先把猪杀了按部位分好,统一称一下重量,每家平均分,至于猪头不好分,都是便宜卖给想要的队员。
姚海芸早上上班前被马兰英提醒今天队里要杀猪,下了班看家里没人直接找了过来。
杀猪这天,整个长桥大队都不需要做晚饭,大家全都聚在孙金梅家前面的空地上等吃饭。
空地上支了三口大锅,掌勺的是姚大栓,烟气袅袅。
大家已经先坐到了座位上聊天。
姚润喜先看到了姚海芸,高兴挥了挥手,“海芸,这里。”
姚海芸朝她走了过来,“真热闹啊。”
“那可不,你不知道,刚才杀猪可搞笑了,国伟哥手没抓紧,让猪跑了,大家都在追猪,那猪跑得贼快,也是啊,凭良心想想,猪都要死了肯定要跑快点。”
姚润喜想起刚刚追猪的大场面又笑了出来,“笑死我了,一帮大男人追了十来分钟才把猪抓回来。”
姚海芸乐了,“妈呀,国伟哥肯定被骂很惨。”
“当然了,你没看到当时大家的脸色,看到猪跑了,都慌了,猪还跑到你二奶奶家的菜地里,把菜地的菠菜和香菜都踩了大半,大家回来就把国伟哥骂了一顿,哎呦,笑得我肚子疼。”
姚润喜捂住了肚子,“你也知道吧?本来这菜地就老是遭贼偷,这下菜又被毁了把你二奶奶气死了。”
乡下的菜从来不缺贼惦记。
姚海芸二奶奶即姚昌盛的婶子林晓芬,今年已经76岁了,现在跟她最小的儿子姚开元住一起,她是目前岛上老一辈中年龄最大的,平时深居简出,就喜欢摆弄家前面四分田地。
但这菜种得实在太好了,经常有人去偷,夜里偷就算了,白天大家下了活,看到没人,也会走过去顺一个番茄、辣椒或者茄子拿回家,惹得林晓芬每隔几天就在村里大声嚷嚷早晚要给菜下老鼠药,毒死你们这群偷菜的。
姚海芸一想到林晓芬拄着拐杖骂人的场面,不禁打了一个激灵。
坐一张桌子的沈芳芳看到姚润喜笑得张狂,毫无女孩姿态,皱起了眉,“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别一口一个死,不好听。”
徐友月听着姚润喜绘声绘色的描述,也笑了。
点点找了过来,奶音软软的,要她抱,“姑姑。”
姚海芸把小姑娘抱到腿上,转头问嫂子,“妈坐哪了?”
徐友月给她指了下,“这边坐满了,妈跟二婶坐一起了,在那边。”
姚海芸顺着她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了跟孙宝秋坐在一起的马兰英,侄子皮蛋也在那桌。
等了一会儿,开席了。
酸菜炖脊骨、血肠、杀猪菜、猪肝、猪头肉等等,每样都是一大盘,一人分两个饽饽,红薯稀饭一大锅,想喝的自己拿碗去盛。
热菜驱散了寒冷。
一年中最期待的就是这天了,大家互相谦让两句,拿起筷子大快朵颐,一顿饭吃了半个多小时,一丁点肉都不剩。
吃完饭第二天便是过年了,姚海芸也没法睡懒觉,凌晨四五点,岛上陆陆续续放起了鞭炮,马兰英出来喊她吃饺子,姚海芸装没听到,翻了个身继续睡。
炕实在太暖和了,她真想躺一年。
到六点多,马兰英强硬把她拉了起来,“快起来了,给你爸拜年的人都走了一波了,你还睡着也不太不像话了。”
姚昌盛是长桥大队的生产队长,岛上有几个孩子认他当干爹,初一会过来拜年。
姚海芸打了个哈欠,慢悠悠起床去洗漱,外面太冷了,她洗漱基本在卧室就完成了。
姚海芸擦干脸,坐下打开珍珠霜,对着镜子抹在脸上,脖子上和手上,天气又冷又干,不多涂点皮肤很难受,冬天的火炕很暖和,在上面睡了一夜,脸颊自然而然闷成了粉色。
姚海芸莫名想起了前几天在供销社遇到的那个“桃子”军官,刚愣神几秒,马兰英急得又过来敲门,“快起了啊,已经是第三锅饺子了,连点点都起了,你这个当姑姑的,怎么连个小孩子都不如。”
点点在门外配合喊了声姑姑。
“来了。”
姚海芸合上珍珠霜盖子,穿好衣服急忙走了出来。
厨房里,马兰英给她盛了一碗饺子,窗外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姚海芸吃了一口,是鲅鱼饺子,岛上的饺子品种很多,一般是鲅鱼和虾仁饺,少部分是猪肉酸菜饺。
吃完饭,姚海芸给了皮蛋和点点一人一块钱的压岁钱。
早上起得早,实际并没什么事,吃完饭,姚海芸百无聊赖坐回到炕上,皮蛋和点点也脱了鞋跟她上了床,兄妹俩站在窗前往外看。
徐友月敲了下门走进来,先抱起女儿摸索了一番,把压岁钱全塞进自己包里,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做完她又冲儿子招招手,“皮蛋,过来,你看你衣服,都皱了,妈给你理理。”
皮蛋傻乎乎走到妈妈跟前,徐友月一边在他上下衣服口袋里找钱一边念叨:“这是新衣服啊,今天就别玩泥巴了,弄脏了就不好看了。”
皮蛋这个年纪已经知道钱的重要性了,看到妈妈要拿自己口袋里的钱顿时警惕,伸手捂住了,“妈你干嘛?”
“不干嘛啊。”
当着姚海芸的面,徐友月也没避讳,一把又将儿子扯了过来,“给妈看看你收了多少压岁钱。”
皮蛋在她怀里疯狂挣扎,“不行不行,这是我的钱。”
“你弄丢了怎么办?妈给你存着。”
“丢不了。”
“行行行,给你。”
徐友月见抢不过来也放弃了,心想瞅你这小样,夜里睡着了我照样给你拿走。
自以为保住了今年压岁钱的皮蛋扬起下巴,在床上高兴地跳来跳去,拿着钱在姑姑面前炫耀,“哎嘿,我有钱了,你没有吧?!”
姚海芸为他心酸,傻孩子。
过了上午八九点的拜年热潮,马兰英闲下来搬着煤炉来了她房间,在上面架一个铁网,铺了点鱼干和虾干,她坐下煤炉旁,问女儿:“过完年你搬过去住吗?”
姚海芸摇摇头,“不搬了,这里住着也挺好的。”
马兰英给鱼翻了下面,“想搬就搬回去,我跟你爸也说好了,以后咱们家应该不会再接军属了。”
姚海芸想了下,住在这边能听到隔壁哥哥嫂嫂夜里的动静其实挺尴尬的,又改变主意答应了,“行,那我过完年搬走吧。”
马兰英点了下头。
中午还是吃饺子,下午姚昌盛也在家,一家人闲的没事,就在炕上打牌,不知过了多久,姚海芸听到外面的脚步声,从窗户那先探头看了眼,下一秒看清来人是谁惊喜叫了出来:“二哥!”
马兰英一听赶紧下了炕,“志华?是志华回来了吗?”
姚志华一身军装,风尘仆仆回来,站定后看到陆续跑出来的家人微微一笑,“新年快乐!”
第23章
姚志能走上前拎起弟弟的行李箱, “我以为你明天到,怎么不提前打电话?我去接你啊。”
姚志华挠挠头,“早上刚好有船,没来得及打电话。”
“走回来也不远。”
马兰英一年多没见儿子了, 眼睛完全不能从他身上移开, 关切问道:“你吃饭了吗?没吃饭的话我现在下点饺子给你。”
姚志华笑着点头,“没吃呢, 早上看到有船就赶紧坐船回来了, 我怕明天下雪就没进岛的船了。”
“等我几分钟。”
马兰英说完急忙跑到厨房下饺子去了,姚志华被家人簇拥着走到客厅, 他看向站在徐友月身旁的侄子侄女, “你们俩长大好多,我走的时候点点还不会走路呢, 现在都能跟着跑了。”
徐友月笑道:“那肯定啊,一眨眼你当兵都一年半了。”
皮蛋眼睛眨了下,还有点认生不敢叫人, 姚志能提醒, “皮蛋, 是叔叔啊,去年叔叔还带你去买糖吃呢。”
皮蛋开口喊了声叔叔,姚志华摸了摸他的头。
姚昌盛随口问道:“你这次回来待几天?”
姚志华回答:“一共七天假, 我初四就得走了,也待不了几天, 就是想着当兵以后还没回来看过你们, 今年一定要回来。”
姚海芸叹了口气, “好短。”
问题接一个抛过来,姚志能紧接着追问道:“那你在军队的生活怎么样?”
姚志华话少, “还好,没什么特别的。”
饺子没几分钟就煮好了,马兰英给他端了过来,又递上半瓣蒜,“饿了吧,快吃点。”
姚志华坐下拿起筷子,正准备吃,抬起头发现家里人都在盯着他看,他倍感压力,无奈笑了下,“行了,都别看我了,刚才在做什么现在还去做吧,碗我等会儿刷。”
儿子一回来,姚昌盛没了打牌的心思,四缺一,姚海芸等人也懒得继续打了,在炕上一边嗑瓜子一边聊天。
虽然除夕没聚齐,但在大年初一这天一家人总算聚到了一起,马兰英做了一大桌子菜,饭桌上姚昌盛开了瓶白酒,姚志华听姚昌盛海上遇险的事情,不禁替父亲捏了一把汗。
吃完饭,大家准备睡觉了。
姚海芸现在住到了他之前的房间,姚志华只能住到隔壁那间,马兰英知道儿子过年要回来,提前几天就把房间收拾好了,床单被套都换成了干净的,姚志华睡了下来。
他难得回来一次,操心儿女婚事的马兰英火速安排了相亲,都是年前亲戚朋友介绍的,初二下午有一个,初三上午也有一个,媒婆是沈芳芳。
相亲当天,马兰英给儿子准备了一篮鸡蛋,再三叮嘱沈芳芳到时多帮衬些,姚志能也把自己的相亲技巧全传授给了弟弟,提醒她到了女方家要懂礼貌,见人别扭捏,大方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