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来自张希孟的报复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2023-06-14 23:16      字数:3188
  许多年之后,面对负债累累的藩库,燕王朱棣将会想起,他师父张希孟带给他的满满成就感!
  “殿下如此豪气,想必体会到了天下英才入我彀中的豪迈吧?”张希孟笑呵呵问道。
  朱棣刚想要点头,但他到底还没有彻底昏了脑袋,毕竟这是皇帝才能说的话,虽然这位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了兄弟,囚禁了父亲,拿下了皇位,但朱棣扪心自问,自己和人家还有那么一点点微小的差距,这种话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先生,北平偏远贫瘠,乃是公认的文化荒漠,这些学子,只怕距离天下英才,还有差距……当然了,本王坚定认为,北平大学堂还是天下第一的学堂!”朱棣义正词严,毫不动摇,学校是好的,学不好都是学生的事情,跟我朱棣有什么关系?
  “燕王殿下说得没错,北平的条件的确不如别的学堂,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加倍投入,奋勇争先。北平的学子,需要拿出十倍的辛劳汗水,才能超越别人,立足天下。”
  张希孟笑看着所有的学生家长,朗声道:“我在济民学堂,讲的第一课是师德。到了这里,只怕要讲勤奋了!”
  他的话音刚落,胡大海、朱文正这帮家长都跟着大吼,“请张相放心,我们一定加倍努力!”
  那些学生脸都黑了,上学吃苦的人又不是你们,跟着乱吼乱叫什么!
  有句话怎么说,崽卖爷田不心疼。你们是爷卖崽不心疼!
  瞧着吧,等你们躺在床上动不了的时候,咱们再算账!
  这帮小兔崽子,可都有个孝顺的劲儿。
  好在张希孟不是要教训他们,因此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对朱棣道:“燕王,学生们尽力,自然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要咱们舍得投入才行!要给他们最好的条件,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人才。”
  朱棣略怔了一下,话当然是没错,可他怎么都觉得有点不对劲儿,张先生的话里,似乎藏着刀子。
  我这个小体格,可架不住他的刀啊!
  “先生说的是,我,我会竭尽全力的!”
  张希孟淡然一笑,“不是竭尽全力,而是必须成功!北平大学堂,担负着无与伦比的使命……燕云之地的教化,北方边疆的安全,数十万将士的殷切期盼,还有北平周围百姓的未来,全都系于这一所学堂,也都落到了燕王肩上。纵观几位藩王之中,唯独燕王的担子最重啊!”
  朱棣傻愣愣点头,心怎么越来越凉啊!
  先生你坑人也要有个限度,我好歹也是你不知名的弟子啊!
  很显然,张希孟可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而是继续说道:“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北平的盛衰成败,关系到整个北方,关系到大明的生死存亡!以目前的情况为例,南方的官员数量,超过了七成,如果不是有复旦学堂撑着,北方的局面会更加凄惨。现在的压力落到了北平大学堂的身上。”
  他那个张希孟这话,所有人都不由得为之一振。
  这不是单纯的南北分隔的问题,而是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危及大明根基。
  因此要迅速让北方发展起来,尤其是北平,商贸繁荣,文化兴旺,人才云集……只有在一二十年之内,做到这一步,才能真正赢得人心,安定边疆。
  如果做不到,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迁都!
  历史上,就是朱棣完成的迁都,而这一次,他却要为了不迁都而奋斗。
  张希孟的恶趣味,又岂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方才燕王说,要包下学堂的费用……我以为还远远不够!首先第一条,学堂要有足够优秀的老师,是那种长期存在,能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了教导学生,不惜一切的优秀老师。我希望燕王殿下能够拿出三倍的薪俸,招揽名师。并且帮他们解决居住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其他一切的花销。毕竟有了好的老师,才有一切!”
  朱棣怔了怔,如果没理解错,这一番话,翻译过来,就是俩字:要钱!
  而且朱棣突然意识到了,朱元璋管他要钱,张希孟只是指点了他几招,让他控制住高丽人的存款,又是买国债,买船厂。
  这些举动看起来,是要朱棣出钱,但却是对他有好处的,甚至是赚得更多。
  朱棣还真以为张希孟良心发现,心疼弟子,舍不得让他出钱呢!
  可现在朱棣似乎明白了,这位根本是欲擒故纵,他有更大的坑在等着呢!
  先生,你可真行啊!
  朱棣切齿咬牙,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他的功力还不够呢!
  人家张先生才是黑到深处,大义凛然!
  “先生教训,本王铭记在心。”
  张希孟笑道:“除了聘请名师之外,就是要对学生更好!北平大学堂,要有整齐划一的面貌,我以为可以给学生准备校服,就如同将士的战袄一般,春秋装两套,夏季两套,冬季一套。还有,北平处于北方防线的核心位置,乃是天下重地,因此需要有尚武精神……要安排足够的马匹,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骑马。此外,还要有赛马,射箭,马球一类的比赛……这些开销,一般学生是承担不起的。我希望燕王能够慷慨解囊,解决问题。”
  朱棣再度吃惊,他都要哭了,先生,不带这样的!
  今年招生一千三百多人,就算按照一千个计算,给学堂配属一千匹战马,也不是个小数目。
  圈舍、草料、马鞍、缰绳、人工开支,加起来就是个天文数字……朱元璋占领应天之后,竭尽全力,也就练出来一万多精骑。
  现在一张口就要朱棣弄一千匹,这不是要把孩子往死路上逼吗?
  而且朱棣还知道,赛马和打马球用的马匹,其实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按张希孟的要求,是要给学生配属两匹,甚至三匹马。
  光是这些马匹,就能耗光燕王府所有积蓄,甚至让他负债累累。
  先生,饶命啊!
  张希孟却是没有放手的意思,而是继续道:“除了北平大学堂的学生之外,我希望燕王还要注意到,要有好的生源,才能有好的好生。从今往后,北平等地,要更加注意基础教育,要给各地的蒙学提供支持,要在民间开展扫盲,要多兴办学堂。北平的人少,就更要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宝贝培养。我希望在几年之内,让北平等地的蒙学入学率,超过七成!”
  疯了!
  朱棣彻底无言以对。
  哪怕公认的教育强省,江西的入学率也就在五成左右,甚至还不到。
  张希孟一下子要求提升到七成,这不是开玩笑吗?
  先生你说的痛快了,我可怎么办啊?
  朱棣满心凄凉,他算是知道了为啥自己父皇害怕张希孟了。
  你老朱馋人家孩子,一个皇子的教育问题,就把老朱弄得上天了,现在还天天发愁怎么辅导功课。
  朱棣自以为聪明,白嫖了张希孟的书稿,结果让张希孟挖了这么大一个坑,他现在只有一个疑惑。
  自己把燕王府卖了,能不能填补这个窟窿?
  只怕是不行吧!
  要不再去跟父皇哭去?
  只可惜父皇也缺钱。
  到底要怎么办啊?
  朱棣尚在纠结之时,张希孟没有继续开价,而是对所有学生说道:“读书不易,成才艰难。过去供养一个读书人,需要小康之家,倾尽全力,又有穷文富武之说,培养一个武人,花费更大。而你们这些人,是要成为文武全才的,花费自然不必说。燕王镇守北平,兴建学堂,大有功劳,对尔等也有大恩。”
  “大家伙再次拜谢燕王恩德!”
  其实听完张希孟的这番话,尤其是那些家长,更是感慨。
  假如朱棣真的做到了,别说拜谢恩德,就算跪下磕头都行了。
  “多谢燕王!”
  “燕王大恩,没齿难忘!”
  ……
  好家伙,这回连拒绝都不能了。
  上屋抽梯,还要让你欣然卖命,明着满嘴黄连,依旧要笑容灿烂。
  我实在是太难了!
  说实话,接下来张希孟说什么,朱棣已经完全没有心思听了。
  他现在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怎么搞钱!
  像李景隆、花炜这种程度的卧龙凤雏,已经帮不上他了。黄子澄的能力还算不错,方孝孺就有点迂腐。
  张先生倒是生财有道,只可惜张先生不能一直在北平,而且张先生办事这么坑,随时可能把自己埋了,朱棣还有些犹豫,最好少跟他打交道。
  还有谁能帮自己呢?
  朱棣苦思冥想,也没有结论。
  可就在这时候,应天学部发出了一道命令,为了大兴教化,支持北平办学,特别从各地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北平大学堂。
  而济民学堂天下闻名,肩负救济斯民的使命,当仁不让。因此抽调齐泰、练子宁等名师十人,前往北平!
  学部居然帮朱棣一把!
  不用问,自然是李善长的功劳。
  人家老李比张希孟还是够意思的,你帮我渡过难关,买了不少债券,俺老李投桃报李,把人才给你送过去,而且还是合情合理,冠冕堂皇。
  燕王殿下,这回知道了左相的厉害吧!
  别看张希孟满世界讲学,好像多了不起,朝堂之上,还要看咱老李的。
  齐泰,练子宁,黄子澄,还有方孝孺……如果过些年头,再把景清和黄观弄来,朱允炆手下的六大金刚就凑齐了。
  即便是现在,四大天王齐聚,要解决北平缺钱的问题,那也是相当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