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尤其擅长见缝插针
作者:吾谁与归      更新:2023-06-10 10:22      字数:4019
  不能怪于谦劝仁恕不努力,于谦已经尽了全力,还不能怪陛下偏心,完全是文官们自己一点一点,把陛下对读书人的美好愿景打的粉碎。
  这一天,石景厂过得不安生,京官们过得更加不安生,被刀架在脖子上,就这么架了一天,石景厂如果真的是被人点了,陛下要大搞连坐,连个说情的人都没有。
  好在,工部左侍郎年富的表现,为大明群臣们挽回了很大的颜面!
  至少在炮药司有爆炸危险的时候,工匠们在努力救火,石景厂的总办陈有德、炮药司会办刘长顺为了排险殒命,而大明缇骑在维持秩序,大明的文官,年富带领火夫第二次进入炮药司,排除了所有的风险。
  大明的文官们,看到于谦这个文官的所作所为,也能说,我和于少保都是大明文官!
  次日,朱祁玉特意叮嘱取消了每日的廷议,今天皇帝要去慰问英烈家属。
  朱祁玉告诉胡濙不要有人拿英雄做文章,不仅仅是授意,而且还用了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但凡是长了眼睛的京师官员、势要们都清楚的明白陛下的意思,斗归斗,别搞污名化那套把戏。
  朱祁玉其实预料到了慰问时的场面,他不止一次前往大兴石海子慰问夜不收的家卷,这些家卷们,除了悲伤之外,更多的是叩谢圣恩,朱祁玉其实不清楚这些家卷们是否真的在叩谢圣恩,但大明对英烈的抚恤是格外优待,仅仅抚恤就超过了百银。
  朱祁玉就是个俗人,至少,这些家卷们私下里说起来,这百银,在景泰年间,也算一笔比较划算的卖命钱了。
  大驾玉辂缓缓的驶回了讲武堂,朱祁玉用过了午膳之后,稍微眯了一会儿,就拿起了备忘录,拿好了题本,来到了聚贤阁的盐铁会议议事厅,下午有盐铁会议。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群臣见礼。
  朱祁玉一言不发的看向了陈有德的位置,良久之后才说道:“陈有德,发明了水力螺旋压机,极大的加快了大明御制银币的压印,而且让御制银币更加精美,因此他获得了第一块奇功牌,朕还记得,他在石景厂兵仗局,拿着巴掌大的模型,跟朕讲解其中的奥妙的样子。”
  “神采飞扬。”
  “从兵仗局调任石景厂任总办这几年来,陈有德兢兢业业,还老受顺天府衙门的欺负,不是拆借,就是抽分,握着那么多的煤燋铁,握着那么大的权力,还能被人欺负这个样子,他是性子软弱吗?朕不觉得,事实上,他一点都不软弱。”
  “这么些年,朕就没听到过石景厂的工匠们检举陈有德。”
  “昨天,为了排险,陈有德和炮药司会办刘长顺等二十八名火夫进去了炮药局,而后便再也出不来了。”
  “他知道危险,但他还是进去了,他从头到尾都没把自己当个官,而是把自己当做工匠,沉必贵、沉必富两兄弟,当初也是如此,这种敢为人先、不忘初心之人,是当之无愧的英烈,当之无愧的嵴梁。”
  “工部提议燋炭司会办陈庆义担任石景厂总办,在炮药司处置时,他第二批进入了炮药司排险。”
  “如果有异议,在月底之前,写成奏疏送文渊阁。”
  朱祁玉回忆了陈有德的一生,是一个朴素的、踏实能干的工匠,就是这个模样,在有危险的情况,依然能够奋不顾身。
  就是这样的人撑起了石景厂,撑起了朱祁玉的官厂新政。
  皇帝还宣布了一个人事任命,若是有异议,可以提出质询。
  群臣们你看看,我看看你,最终没人打算反驳皇帝的决定,石景厂总办掌控着京师的能源供应、京营的军备,包括火药在内的供应,是一个庞大的以钢铁联运为基础的军工复合体,这个位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没人敢这个时候触这个霉头。
  主要是陈庆义,真的合适,他本身就是燋炭司会办,离总办就一步之遥,这次石景厂着火,陈庆义表现极佳,最关键的是,陈庆义这个人和陈有德一样,都是典型的工匠,少说话多做事,不会影响各方的平衡。
  朱祁玉打开了备忘录说道:“今天早上,朕没有廷议,这里面有一件事,需要说一下。
  ”
  “前几日,礼佛的孙太后,忽然遣慈宁宫太监来朕这里告状,说在皇宫里看到了一些怪事。”
  “这朝廷休沐时候,老是有车驾入宫,从西华门入,过御酒房,至慈宁宫,这车驾晃晃悠悠,到养心殿停下后,入了掖庭。”
  “孙太后有些奇怪,因为宫里的贵人们都坐轿撵,这车驾是闻所未闻,因为谁不知道在皇宫里驾车,等同谋逆?孙太后就让太监去看了看,这车驾进了掖庭,在乾清宫停留再至坤宁宫,最后过钦安殿,出玄武门,从西安门出宫。”
  “孙太后在宫里这么些年,从未见过车驾,特意让太监来朕这里问问情况,省的误会。”
  “孙太后那是在问什么情况吗?那是在打朕的脸!”
  这话一说完,这盐铁议事厅内,安静到掉根针都能听得见,一些朝臣们,后槽牙都要咬碎了,这谁这么不长眼,在这个档口,搞这种事!前段时间刘氏敲登闻鼓,陛下正看群臣们不顺眼,这个时候做这种事,不是找死吗!
  怪不得陛下昨天反应那么激烈,原来是事出有因!
  朱祁玉继续说道:“朕就让兴安去调查,朕还以为有人要杀进皇宫去,夺了朕的鸟位,自己当皇帝!选朕一琢磨,这不对啊,朕在泰安宫,他杀进皇宫去,也夺不了鸟位不是?”
  “兴安这一打听,这车驾里,载的都是文人墨客,沿路是不能下车的,他们就是想看看这皇宫长啥样,兴安就差人去问,这皇宫如何啊?这文人墨客说,不过如此。”
  “朕就奇了怪了,这车驾怎么就堂而皇之的在大明皇宫里,熘了这么大个圈,他们拿的谁的信牌?”
  “这桉子不难查,拿的是散骑舍人的信牌,打的是工部修缮皇宫的名目,引路的是御酒房太监,看城门的是勋卫。”
  “勋卫则以功臣之子弟为之,御酒房是太监内署,这名目、由头出自工部,做这个买卖的居然是各部的司务,人人有份,谁也别埋怨谁,就为了那一个人三百银的观光之费。”
  “得亏朕住泰安宫,不住皇宫,要不然这半夜,被人拿去了脑袋,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工部尚书王卺万万没料到,自己这临退休了还出了这么一档子事,站起身来就要跪下请罪:“臣罪…”
  “打住打住。”朱祁玉示意王卺不用跪了,坐好便是,继续说道:“朕知道,就是朕不住皇宫,这皇宫在诸部的权重一落千丈,这才有了空子,皇宫嘛,皇帝住在哪里,哪里就是皇宫,南京皇宫除了城门,里面都快闹鬼了。”
  景泰年间的本初子午线是以泰安宫的中轴线为零度,所有的带有经纬度的堪舆图都是如此标注。
  朱祁玉泰安宫的龙床,就在零度线上,他翻个身能从东半球翻到西半球去,皇帝不住皇宫,那皇宫在各部心里,就是个内阁学士和司礼监办公的地方。
  朱祁玉亲征平叛的时候,在皇宫里住了几晚,陈婉娘等着侍寝,看到朱祁玉的身影,还以为闹鬼了。
  实事求是,不仅仅是朱祁玉对朝臣们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怪朝臣们不把皇宫当回事,工部报修乾清宫和坤宁宫的琉璃瓦,皇帝都没准过。
  朱祁玉敲了敲桌子说道:“以小窥大,朕算是看明白了,但凡是有个缝儿,就往里面钻,总能弄出些银子来,咱大明的势要豪右衣冠禽兽们,尤其擅长见缝插针。”
  “朕今天把这事说开了,这些散骑舍人、勋卫一道都要流放到旧港去戍边,这些司务都去哈拉和林,去找杨汉英,放三年羊再回来。”
  御酒房的太监们如何处置?兴安把他们都沉井了。
  太监是内官,内官是天子的家奴,家奴不担病,出了事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若是兴安不把他们沉井,泰安宫里的那些个太监们,也会有样学样。
  “陛下宽仁。”于谦听闻了陛下的处置意见,赶忙俯首说道,这是非刑之正的范围,陛下要是按谋大逆论,那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陛下显然没有举起屠刀来。
  和林苦,和林累,可是一众司务到和林放羊三年,还能回大明,散骑舍人、勋卫到了旧港,那就是人上人,爷上爷,旧港宣慰使李成武敢对这些勋贵之后趾高气昂?
  “好了,开始盐铁会议吧。”朱祁玉拿起了茶杯喝了口水,开始回答之前朝臣们关于实业和虚业的问题,好些个问题,都是殊途同归,大明皇帝因为提前做了不少的功课,回答起来,游刃有余。
  “陛下,宝源局那边的利息是不是可以降低一些,这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凭白给了他们?”户部尚书沉翼提出了一个议题,关于宝源局存款利息问题。
  宝源局、宝钞局、兵仗局合并为大明银庄,归户部和计省共同管理,计省负责审计,户部和内帑负责日常管理,而宝源局和兵仗局又归工部管辖,这种交叉管理,是一种常态,人为牺牲效率制造僵化,是为了保障监察。
  宝源局的存款利息,为了吸储当年定的是年息三厘,这个利息看似不高,只有3%,可是大明的经济状况一直处于钱荒的状态,导致大明新经济政策一揽子计划实施以来,在大量发行御制银币和景泰通宝的前提下,依旧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反而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分配制度固有的滞后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
  沉翼看着手中的题本说道:“陛下当初在讲到利润的时候,就说过,存款利息,不仅仅要看存款利息,实际利率大约同于存款利息减通货膨胀率,才是实际利率,所以大明银庄的实际利率应该在年息四厘到四点五厘之间。”
  “这个利率再折合民间借贷的坏账率去看,某些时候,会超过了黄稻钱的收益。”
  放黄稻钱不是稳赚不赔的,虽然利息高达年息一分,但是坏账后利息就要打折扣,在计省海专精的计算下,发现把钱存在大明银庄里,比放黄稻钱收益还要高。
  这大明银庄的存款利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给了势要豪右,太作孽了!
  内帑太监林绣也是颇为认可的说道:“宝源局吸储,本来是在倭银入明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吸引民间存银,保障大明御制银币的压印,现在倭银入明在袁公方的威逼利诱之下,倭国战国大名守护代们,已经稳定而充足的供应白银。”
  朱祁玉听闻了户部和内帑的意见,点头说道:“可以降一些了,年息二点五厘,每年定息。”
  “感谢倭国大名们用尽手段向下朘剥,提供白银,来保证大明财经事务的健康运转。感谢倭国大名们用尽手段向下朘剥,提供倭女,让大明数以百万计的光棍讨到了媳妇。”
  “如果降息之后,出现了白银赤字,那就再苦一苦倭国。”
  于谦立刻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本来还想说什么的群臣,只好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朝中皆是儒学士,少不得有些朝臣们,抱着酸儒崇古那一套,柔远人的说辞来谏言,至于是为了柔远人,还是为了白银?还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大明朝堂的政治正确,为倭国说话,等于通倭,在大明骂人通倭,是一种不死不休的恶毒咒骂。
  朱祁玉敲着桌子说道:“降息会增加货币的流通,刺激经济,保障实业的发展,但是我们要警惕货币流向朝廷和百姓们不愿意流向的地方。”
  “哪些地方呢?”于谦顺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