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168节
作者:九州月下      更新:2023-02-08 03:48      字数:4610
  杨辉啊,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数学家里,他怎么都能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几百年才能出一张的神卡,也和岳飞一样,主动跑他碗里了?
  第230章 一点小失误
  赵士程在第二天, 十分激动地接见了这位做出了优秀机械的人物。
  但在仔细询问后,渐渐发现有点不对,这位虽然名叫杨辉, 对数学有着很不错的想象力,但却并不是他记忆中用“杨辉三角”给后世考生在数学上好一番折腾的那位。
  至于他心心念念的“杨辉三角”, 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雏形, 那就是贾宪算经中写的“贾宪三角”,这个东西,在杨家的书籍中有收藏传承的。
  这位优秀的年轻人对数学兴趣不大,反而对器械原理兴趣很高, 而且对诗词文书没有兴趣——要知道历史上的杨辉不但是数学家, 还是朝廷官员, 有非常不错的学识, 在晚年才开始著数学书。
  也因为这,赵士程才骤然想起, 杨辉是南宋末年的数学家, 而不是现在这个时间会出现的人。
  简单点说, 这位学识传自楚衍、贾宪等宋代数学强者的杨家人, 很可能是百年后那位杨辉的祖辈。
  明白这一点后,赵士程心中滴血, 感觉自己痛失ssr,损失过亿。
  但表面上,他却依然面带微笑的, 夸奖着这位做下优秀功业的少年郎。
  无论如何,能做出蒸汽机就值了, 是不是神仙无所谓了。
  ……
  但让赵士程没想到的是, 有了样机, 但事情依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因为器械院的工匠们发现,这东西没办法一比一地复制。
  关键就在于那个汽缸,只有西瓜大小时还没有什么影响,但在放大到水桶那么大时,机器便达不到要求了,虽然能驱动滚轮,但怎么都达不到小型器械那么高的输出比——简单说,就是性价比达不到要求。
  这种落差是真心气坏了赵士程。
  他暂时将大小事情交给张叔夜,亲自来到器械院,和这些学生老师们一起检查原因。
  无论如何,他的理论见识超过这个时代,如果连他亲自来都找不到问题,那就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别说,在他亲自主持攻关后,第一天就被他查到了原因所在。
  他发现,小的蒸汽机并不是用烧开水产生的蒸汽膨胀的推动力来做功的,而是依靠蒸汽冷凝的真空吸力相互来实现能量转换。
  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汽缸和活塞之间有误差,没办法形成稳定的真空压力,而对于器械院这些人来说,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真空”,当然也就一直排查不出来错在哪里。
  明白这一点后,新的难题出现了,那就是如何加工出合适的汽缸。
  对此,工匠们想出一个办法——大力出奇迹,铸上几百几千个,总有一个能歪打正着,做出合适汽缸,但被赵士程拒绝了,那样做出的东西成本太高,没有商业价值。
  另外一个就是做出合格镗床,用坚固的刀具像削铅笔那样,一点点把铁件削空,精确地削切出合格的产品。
  而且,如果有合格的镗床,那么,如今那可怜的枪械数量立刻就能有恐怖提升,从每个月百来支变成每个月上千,达到新军旧军花上个十来年就能全换装的地步。
  发现这个问题后,赵士程陷入沉思。
  他终于知道他这些年为什么大量投钱入蒸汽机才没有听到响了,是因为他的工程学知识空缺——没有强大的基础,不能给蒸汽机的产生创造出合适的环境啊。
  像他如今建立的化工体系,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做水杨酸什么的,那肯定是折腾十年也折腾不出来,但因为他从基础化工的开头做起,才能用十来年时间就做出那么多的简易化工产品。
  而在工业方面,机床才是一切的根本,没有这个,凭借工匠手搓就想完成产业革命的更新换代,是他草率了。
  好在,现在反应过来并不晚。
  他用力回忆,对于机床,他还是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的——为什么要叫床呢,就是因为机械刀具的底座,是连接在“床”上,让机械刀具只能在固定坐标上平移,而加工件也固定在“床”上,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这种东西听着复杂,生活中用的其实不少,比如螺帽。
  转动螺丝,螺帽就在螺丝上平移,如果螺帽固定住,上边接一个转动的刀具,让下边的螺丝转,而螺帽不转,那螺帽就会平移,其上的刀具就可以实现在一条线上的平移了。
  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但这个东西,既要熟悉数学的坐标系,也要精通器械,才有可能做出最简单的机床。
  这就是最简单的一轴镗床,他记得发明得比瓦特改良蒸汽机还要早,也就是十七世纪的时候。
  唉,当初读的那个《十万个为什么》里要是再细致一点就好了,光知道个大概有什么用!
  话说那里边也是火药物理化学什么都有,还很通俗易懂,适合小孩阅读,也是穿越神器,等他有空了,就自己编一本讲自然科学的科普读物,让小孩们从小就对科学生出兴趣!
  不过好消息是,他如今是太子殿下,可以动用钦天监的所有工匠和当世最好的数学家们。来和力攻克这问题,还能完成汇编。
  他能帮的,也就到这里了,工业知识已经被掏空!
  之后这些工业之母的改进调整,就只能交给后人了。
  学校培养的人才还是太少,就算扩招,估计也要再过十年才能看到效果。
  ……
  赵士程只待两天就离开了器械院,但却留下了永久的传说,学生们在太子殿下离开后,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他们知道太子殿下能力出众,但怎么也想不到他在工匠之事上居然也有那么深的钻研。
  尤其是那个镗床,外行看热闹便算了,他们这些内行简直被震惊得头皮发麻,对于他们来说,人工耗费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但那个镗床,却是直接解决了他们加工铁器的问题。
  要知道,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削铁”这种加工方式,虽然本质上还是用硬铁去“钻”,但这却是铸铁之外第一次,可以铁器上有了在“铸、打、钻、糅”之外的加工方式。
  有了这种办法,他们不用再开炉,也不用再做模,再重要的是,铸件的硬度完全不是这种切出来件可以比的,之前困扰他们的火炮内壁凹凸问题,也可以解决了!
  这事的后续影响极其大,不少器械院的学子在遇到困难时,会求太子保佑,他们有的人还私下集资,购买一张太子宝钞,用贵重盒子装上了,放于高处。
  遇到考试或者加班,他们便会去拜拜那张带着太子头像的钱币,烧香当然不是敢的,但磕头还是没有问题,身份地位加上崇拜,拜起来毫无压力。
  至于后来赵虎头知道这事后,怒火冲天,强行命人回收所有印有他头像的宝钞,发行新钞,这便是后话了。
  -
  辽东,金国大军进攻,围困辽东,已经有三个月了。
  辽泽城和辽阳府上下,情绪都算稳定,因为在之前,他们就已经做了大量准备,除了粮食军械之外,还有上上下下的宣传。
  金国初初崛起,对治下统治非常粗劣,女真本部全民皆兵,都被编为军户。
  而他们治下分到的俘虏,会剃头留辫,成为自家奴隶和的头下户,区别就是奴隶可以随意打杀,头下户则是要缴纳自己头上户和国家两个主体的税,所以又叫两税户。
  但就这样的奴隶,也不是谁都能直接当的,战争中被席卷的青壮丁口会被直接一根绳子拉到市上去卖,他们在牛市、马市外,还有专门的“人市”,名码标价。
  而其它各族的降军、俘虏,则被纳为九军,打仗最优先,论功最后,同时,女真族还会大规模纳地,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战利品,投降者只能跟着他们去抢新的战利品。
  辽东的普通百姓虽然很期盼天下太平,可心里也是有杆称的,这些年来,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明明白白,更不必说每年还有大量流民逃亡入辽东了。
  所以,在大规模宣传下,城中并没有什么焦虑情绪,辽阳府的新任府尹甚至还趁着人力廉价,大规模扩展了城中的织纺新区,准备在这次攻城结束后,利用廉价的流民,把密州布在辽东的市场统治地位彻底终结,让他们辽阳毛料登上北方霸主之位!
  但辽东稳得住,金国的大军却有些抗不住了。
  东北如今还是大范围的湿地草甸子,辽河上游的临璜府因为过度开垦正在飞快沙漠化,将要变成后世北方的沙尘暴来源,简单说,就是如今东北粮食并不丰足。
  在这两边拼吃饭的情况下,金国组织仆从军多次攻城,都没什么效果,反而让仆从军军心动荡。
  到了七月时,一件比较大事情发生,辽国二皇子,晋王耶律敖卢斡带着自己五百亲卫,从西京离开,远奔千里,在渝关渡海,前来相助自己兄长。
  而因为有文妃萧瑟瑟帮忙遮掩,辽帝知道这事,已经是五天之后了——自从敖卢斡人望越来越高后,他便更不喜欢这母子,平时里根本不关心,只当他们是打猎了。
  随着他怒火之下让人派兵去追晋王,晋王舍身单骑前去相助辽东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传遍辽国上下,让国中普遍起了出征救辽东的民意。
  契丹贵族们并不傻,他们就算投奔金国,那待遇也是怎么都不可能比过辽国的,多坚持一日,自家便好过一天。
  一时间,私下里,不少低阶武官受晋王鼓舞,脱离大军,前去投奔晋王,大有拥立新君的架势。
  第231章 反派本派
  随着晋王的离开, 辽帝的威望越发扫地。
  而这时,朝廷里也开始有了反攻上京的声音,毕竟那里是辽国都城, 再者,如今金国大举攻打辽东,内部空虚,若能冲其老巢, 甚至有可能的打断金国那不可抵挡的崛起之势。
  辽帝对此拿捏不定, 他个人是想打的,但又怕失败。于是问政于萧奉先,后者本来是不支持与金国再战的, 但在“听说”晋王准备召集诸部, 自己组建军队, 抗击金人后, 原本寄望他死在辽东的萧丞相,便立刻改变主意,开始支持皇帝征伐金国。
  因为辽东若真解围, 晋王的威望,必然继承大位, 就算继承不了, 也很有可能在败于金人后投奔皇帝。
  这种后果很可能就是再来一次政变, 与其继续让晋王积累威望,不如由辽帝统领诸部, 免得这些兵力被晋王得去。
  要知道如今契丹本部损失巨大, 但在西京的草原诸部, 还是大部分依附辽国, 草原之上, 强者为尊,一旦晋王得势,他和妹妹外甥又能得什么好?
  想通这一点并不难,萧奉先从来不是一个能臣,于是,他的立场很快改变,支持辽帝攻打金国。
  但还有一个问题,要不要皇帝亲征。
  这种最后的力量,如果不是皇帝本人亲征号召,很难召集,但若是皇帝亲征……这,他又实在没有什么领兵打仗的天赋。
  当然,辽帝如今是不放心把军权放在别人手里,所以,朝廷一番争吵后,结果还是皇帝亲征,只是这次他不打算去前线了,而是在后方督战。
  行,这个要求说通,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给各地各部发诏书,让他们出兵出钱出粮,至于到时能来多少,他们自己也不确定,反正号称“几十万”大军也只是文官大笔一挥的事情。
  他们预计能在八九月集齐大军,便发信让辽东拖住金人主力。
  至于辽东怎么拖,就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了。
  或者说,辽东若能与金国两败俱伤,让他们捡个桃子,才是最好结局。
  ……
  辽东的复杂事情,并没有影响到大宋的平民。
  六月炎炎,他们大部分的人,正努力地在田地中作活。
  农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田园牧歌,地里的杂草隔上三五日,便要拖家带口地清理一次,否则一场大雨过后,它们便能很快淹没禾草。
  还要随时注意着土地水分,多了要挖渠排涝,少了要挑水灌溉。
  平时里,还要尽可能地收拾病虫,让收获更多一些。
  不过,今年京畿路附近的村镇,遇到一些不同。
  首先便是到处开花的新作坊,一开始时,村中乡里对这些作坊都十分地惧怕,怕他们随意占地,怕他们强买强卖,更怕他们随意征发劳役。
  所以,他们集合起来……倒也不是反对,毕竟是太子殿下安排的事情,没人敢反对,而是欺负一些人力单薄的小村落镇子,让新作坊落在较为偏僻之地。
  讲义司的人一开始十分生气,准备亲自用行政命令摊派给大村镇,但太子殿下却大方地允了,不只如此,还额外拨了一笔配套支出。
  于是,让周围村镇眼睛发红发绿的事情发生了。
  占地是有的,但占的大多都是荒地,面积甚大,还会给村中一些补偿,分发劳役也有,但给工钱,还给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