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7节
作者:
黄柏山人 更新:2023-01-10 01:23 字数:4381
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十分忐忑,总觉得自己词不达意,在圣前的表现很失败。
却没料到一无背景靠山,二无名声的他,竟然有机会被破格提拨,而且是被任命到青山州这等繁华之地主政。
这使得张长平自此认为,那种类似吃瓜、看人表演的平静反应,就是胸有成竹,自信一切尽在掌握的高深反应。
殊不知正宁帝当年看他们这些官员的各种表现,还真就只是心无负担的看了个新鲜热闹。
毕竟真正观察并记下他们的表现,最后决定他们前程的人,是坐在正宁帝的斜后方,没有在他们面前正式露面的何殊。
随着大批目击证人被相继带入府衙大堂,逐一描述出当时的情景。
这些目击证人的证词,都能坐实何殊等人确实是在即将被策马疾驰过来的人抽中或是撞到时,才出手将对方拽下马,夺下马鞭反抽对方。
王同知等人怎么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件在他们眼中颇为不起眼的小事,竟然会闹到如此兴师动众的地步。
看到陈阳城的驻军统领常将军,出现在府衙大堂中时,韩家主等人立刻满面笑容的迎上前。
“常将军,今天真是事出无奈,才不得劳动将军亲自走这一趟,本来只是小辈之间因少年意气而生出一些争执,我们陈阳城的这些小辈也已挨打受了教训,结果这些人自称是京中贵人,非不要不依不侥的将事闹大。”
第二十二章
那常将军的目光扫向大堂中的这些陌生面孔,冷哼一声后,直接大马金刀的坐到大堂上首的椅子上。
“张大人,事关府城的秩序安全,乃是头等大事,你怎能不仅不设法平息事件,还有意放任事态恶化,闹得城中人心惶惶?”
这位驻军统领仗着自己背景过硬,向来不将他这个知府放在眼里,若非驻军中还有朝廷委任的监军节制对方,他这个知府的工作更难展开。
“常将军此言差矣,今日这场纷争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闹市之中亲眼目睹的人数众多,府衙若不能调查清楚前因后果,让违法犯纪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给所有人一个公平处置的结果,才会让城中百姓难以心服。”
见张知府如此不给面子,常将军的眼中闪过一抹怒意。
“据说我城卫司巡逻队的人,当时也在现场,可是张大人人仅不采纳巡逻队的证词,也无视部分目击证人的证词,李千户,可有此事?”
没等那李千户开口,崔景怀嗤笑一声,手中把玩着一枚令牌道。
“要是想比势大,谁的证词都不管用,我外甥差点遭遇袭击,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他昨日刚抵达这陈阳城,与这些人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若非事出有因,他绝对不会动手伤人。”
看清楚他手上把玩的那枚一面写着‘御’字,一面写着‘一等龙威’四个字的令牌。
不仅让常将军惊慌失错的迅速站起身,张知府等人都脸色瞬变。
常将军虽曾在给他报信的人口中,听说此次事件的另一方当事人,似乎是怀安商行的东家外甥,从而引得那位崔姓东家亲自出面。
但他没怎么在意,虽然他也因此并不打算得罪对方,只想让对方知道这是在谁的地盘上,让对方尽快息事宁人,不要纠着不放,还要承他一个人情。
毕竟比外戚关系,崔氏只是先帝的母族,现在已然没落,新帝登基后,崔氏既不如当今圣上的母族赵家,更不及正如日中天的太子母族蒋家。
而他常承义的母亲正是蒋家女,也是当今皇后的堂姑姑,远比崔家人与太子的关系亲近。
却没料到这位据说无官无职的怀安商行东家,竟是手握御赐一等龙威大将军令,可代圣上调动各地驻军的天子心腹重臣。
这绝对是个连京中那些王公大臣都不知道的重要消息,心中再怎么震惊与不甘,常承义也只能干净利落的下拜。
“末将拜见龙威大将军!”
李千户更是忙不迭的跟着跪倒在地,“末将拜见大将军!”
他们这些军中将士,更清楚这么一枚令牌所代表的意义,所以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崔景怀好整以暇的开口道,“本将军此番是私人出行,只为带着后辈出来历练,本不欲多生事端,没想到你们为了几个死有余辜的败家子,竟然如此兴师动众。”
得知眼前这位的真实身份,常承义恨不得时光倒流,打死半个时辰前,接到消息就匆匆赶来的自己。
“是末将不该叨扰大将军的清静,还请大将军恕罪,末将绝无冒犯之心!”
崔景怀冷哼一声道,“这些敢在陈阳城中称王称霸,想来少不了你的功劳,看在你还算识趣的份上,给你一个可以将功折罪的机会,将这些人全都给我拿下,三天之内,本将军要看到一个满意结果。”
说完,他似笑非笑的看向张知府,“不知知府大人意下如何?”
张长平瞬间明白,自己的那些小心思,从没瞒过眼前这位权势大到惊人,看上去却低调到惊人的龙威大将军
此刻被点出来,他只能干笑着躬身行礼道。
“大将军英明,下官钦佩不已,下官定当全力配合常将军的调查行动。”
能与王同知一派周旋了这么多年,还能不落下风,张长平当然拥有令对手忌惮的手段,十分了解对手的根底。
以林捕头为首的巡捕司这些人的表演,也更加证明了张长平的能力与手段。
得到想要的答案,崔景怀满意的点头,拿着手中的令牌晃了晃。
“本将军不喜张扬,在圣上与我本人没有正式公开这件事之前,与此相关的消息但凡走漏半个字,我都会找你们算帐,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
常承义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立刻恭敬的应道。
“您请放心,末将保证此事绝对不会外泄。”
形势不由人,让常承义不得不低头,心中不甘的同时,还有些不服气。
在他看来,肯定是先帝为了提携自己的母族,才会封赏崔景怀大将军之位。
而他同为外戚,身为皇后的表弟,太子的表舅,拥有镇守一地的功绩,绝对比崔景怀这个隔了数代的远亲更有资格当大将军。
却不知道从他听韩家的撺掇,出现在这府衙大堂中,摆明态度要支持韩家与王同知等人起,他就注定不可能再有什么好前程。
因为被他视为最大靠山的太子本人,正在现场亲眼看着他作死,所以崔景怀虽然清楚对方的身份背景,也没将对方放在心里。
之所以愿意给对方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则是看在此人胆子不大,总体上还算尽忠职守,没什么大恶的份上。
离开青山州的府衙,何殊的心情颇为复杂。
崔景怀能看出来的事,她当然也能看得出来,知道知府张长平抓住机会想要借他们手,打击王同知一派的意图。
发现张长平没有辜负她当年的期望,确实是在用心为民做事,她固然感到欣慰。
可是一个愿意为百姓做实事的官员,竟被周围这恶劣的政态环境给逼到如此处心积虑的地步,让何殊不得不为此感到愤怒。
而且她心里清楚,这种现象绝非个例,应该是普遍存在。
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大环境中,青山州的情况应该还算比较好的。
因张长平这个主政官员有足够的心机手腕,还能做些实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些州府可就不一定了。
这青山州是她碰巧遇上并且发现了,可她的时间与精力有限,注定没有机会逐一去各地巡视并亲自处理类似事件。
可是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要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在府衙中耽误的时间有些久,何殊也没了继续在陈阳城中考察民生的兴致。
回到怀安客栈后,何殊直接吩咐道。
“要进一步加强怀安商行所能发挥的作用,在上京与各府城设置万民建言箱,分招谏、申冤、通玄三类,我要给这些仗着天高皇帝远,就敢肆无忌惮的人,都上道枷锁。”
崔景怀立刻恭敬的应下,心中钦佩不已的同时,也有些幸灾乐祸。
他自己虽然也出身于世族大家,可他因自身幼年的遭遇,对出身家族并无好感。
成为暗卫首领,为先帝保驾护航的那些年里,更是见惯那些豪门世族的光鲜表象下,所潜藏的那些肮脏龌龊。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暗卫,他此前不曾往这方面想过,但是此刻听到何殊吩咐,他瞬间就能明白这‘万民建言箱’所能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双方在接下来就万民建言箱的制作、投放及管理等细节,仔细探讨一番后,这事才算是彻底确定下来,寄出密信安排下去。
何殊心里清楚,就算出台了这一广开言路的措施,也不可能彻底杜绝某些社会现象。
毕竟在她前世生活的那个世界,虽有更多途径可以建言,但是仍有无数冤屈事件层出不穷的出现。
即便某些事件能引起大众的关注,也很难得到应有的公平与正义。
可是事情还是要做,只要能让某些人有所收敛与忌惮,不敢再那么过分,就算是成功。
想到能设立建言箱的点毕竟有限,那些县、乡、镇、村的人,就算有冤可能也不得不因交通不便而放弃,何殊便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写下‘邮政’二字。
道路交通是保障邮递效率的根本,还是要修路,朝廷与东宫在近些年已经修了一些路,但这远远不够。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有许多人就算有冤想诉、有事要禀,也会因为不识字而放弃,她又在记事本再次郑重其事的写下‘教育普及’。
不管是在大安境内铺设邮政网点,还是开展邮政业务,都是非常烧钱,还需要大量人力的大项目。
何殊早就动过个心思,怀安商行就是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只因硬件条件达不到,无力覆盖到大安全境,才被拖延至今未能实现。
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则是何殊一直在努力做,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只是因为受到来自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直未能取得理想中的成绩。
毕竟大安并不是一个经历过破而后立,可以轻装上阵的新朝,而是一个已经开国两三百年,并不富庶,各方面都充斥着诸多沉苛积弊的王朝。
所以何殊纵然心中再急,再怎么想要改变,为免好心办坏事,给某些人留下取而代之的借口,不得不按捺住实施某些革新的迫切想法,先耐心打根基。
第二十三章
随着崔景怀亮出自己的身份, 一锤定音的决定王同知与城中几家豪族的结局,陈阳城中氛围骤然变得有些凝重起来。
几家在陈阳城中呼风唤雨,地位崇高的豪族大户都被城卫司给围住,引得城中居民议论纷纷, 无数人在私下里拍手称快。
对于何殊而言, 从她离开府衙起, 就代表着此事已在她这里告一段落,接下来只需等待最后的调查与处置结果。
次日醒来收拾好行礼后,何殊三人就在崔景怀的陪同下, 一起来到青山书院外。
崔景怀拜托过的吴教谕得到消息,已经提前等在书院外。
“有劳吴先生久候, 在下本打算昨日上门拜会, 因临时有事耽误,才拖延至今天,失礼之处,还请先生见谅。”
过去的书院基本是清净之地, 在某些消息传递方面较为延迟。
但是现在的青山书院早已变得今非昔比, 早在昨日,书院方面就已知道城中出现的变故。
府衙甚至还特意派人去书院传信, 要求书院方面要负责安抚与约束好学子,不要在这关键时期闹出什么动静。
毕竟青山书院中有多位出自那些家族,或是与那些家族有关连的学子,可能也需配合调查。
吴教谕是在府学有正经编制的学官, 知道正是眼前这位为给外甥出头,不惜给陈阳城换个天。
他早前只是感念对方的救命之恩, 此刻再见眼前这位救命恩人, 心情难免复杂的同时, 还有些无措。
哪怕崔景怀身上毫无盛气凌人之势,待他的态度一如既往的温和客气。
“崔东家客气了,东家待吴某恩同再造,现在能有机会为东家略尽举手之劳,是吴某的荣幸。”
双方简单的寒暄过后,崔景怀才向对方介绍何殊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