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103节
作者:
一七令 更新:2022-09-13 23:29 字数:4188
第114章 真香(捉虫) ◇
◎齐皇:还是纸币好啊◎
远在东京路的顾淮南还不知道, 自己竟会得了这样一句评价。
他做事也的确没有那么光明磊落,这与他自小的经历有关,若非碰的先皇, 只怕他这一辈子都不能入朝。若非当今圣上器重, 他又怎么可能以目前的资历来掌管东京路?兴许这一辈子都如同一条阴沟里的老鼠,被李家压得不见天日。
先皇与当今对他有再造之人。如今齐国的人欺辱了他们圣上,顾准南又怎么会轻易的放过他们?再说他又没有谋财害命, 只不过是给他们指明一条路,至于齐国人按不按这条路走下去, 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他又没逼迫谁,回头真要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怪不到他头上来。
顾准南这儿离齐国最近, 得到的消息比萧瑾他们还要更快。知道齐国已经准备印钞之后,他便让自己的人过去搅风搅雨了。
顾准南原先没当大官的时候, 便善于利用这些流言蜚语为己所用。如今在东京路有了自己的班底,做起这些事情更是顺风顺水。
于是乎没多久,齐国上下就掀起了反对纸钞的热潮。
大臣们虽然不敢明着反对,却也私底下抵制。至于商贾, 他们就更加不信这一张轻飘飘地纸了。朝廷是可以说发就发, 可他们不一样, 他们还得跟夏国人做生意,总不能结账的时候拿着这纸钞去结吧?那夏国人能买账?
有不少商贾直接被气糊涂了:“这么一闹, 咱们还怎么跟夏国人做生意?”
“只怕上头的意思就是不让咱们跟夏国人通商。”
另有一人气不过嘲讽:“我光明正大做生意惹着谁了, 凭什么不让做?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天才想出来这么好的点子, 文曲星在世都没他聪明!”
“原来你还没听说呀, 如今负责纸币的那位李大人就是当初撺掇圣上发行纸币的。他们脑袋一拍就把这件事情给定下来, 最后苦的却是咱们。”
他们多冤枉啊。
还有人甚至私底下商量, 要不要找个麻袋把那李垣乔给套住痛扁一顿。
这不揍一顿,实在难解他们心头之怒。
这话最后还落到李垣乔耳中。
为保证自己的安全,李垣乔又去齐皇那告了刁状,道自己是如何用心良苦,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承他的情。
这番话让齐皇瞬间共情了起来,他何尝不是呢?勤勤恳恳一心为民,结果这种关键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站在他这边的——除了李爱卿。
君臣两个惺惺相惜,感情一日千里,齐皇眼下日日都要召见李垣乔,不管做什么,都要李垣乔常伴左右。而李垣乔又的的确确是一个善于钻营的,最懂察言观色的功夫,他侍奉齐皇,还真成了侍奉最好的那个。
原先的那些御前红人,到了李垣乔这边早就已经不够看了。
且因为李垣乔是个会卖惨会哭诉的,让齐皇更加坚定了要发行纸币的打算。
他让各部全力配合,顺利地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出了第一批是纸币,这第一批一部分作为俸禄发给了官员,一部分流入市场,正式流通。
被发纸币的官员们心里别提有个隔应了,但此时此刻,却又不得不捏着鼻子忍气吞声,谁让圣旨都已经发下去了,改都没得改。至于民间商贾,那是能不用则不用,他们可不信这纸币的价值。
偶尔为了应付朝廷花些纸币装装样子,但是私底下,却还在大规模地囤积金银。比起那些纸币,他们更相信金银。
这行为再次激怒了齐皇,他当即颁布更加严厉的法规条令,扬言若是谁敢不用纸币,被发现了可是直接要杖刑的。这种种条令,只差没有明着开口将铜钱逐出齐国市场的意思了。
齐皇此举有赌气的成分,夏国跟燕国不是眼馋他们的铜钱吗?那就给他们好了。
没有铜钱,他还不信他们齐国不能转了。
高压之下,谁敢不从?
所以虽然民间怨声载道,但是纸币的推行却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原本宁尚书跟方丞相担心的骚乱也没有发生。
所有的隐患都被一条接着一条的政令给掩饰过去了。
顾准南得了消息后,便给京城的冯慨之等人传信,让他们不要在兑齐国的铜钱了,总得让人家喘口气,才会叫他们有自己打赢了一仗的错觉。
张崇明得了顾准南的信,心中波澜不惊:“看吧,我就说是这个小子折腾的。”
冯慨之将信给揣兜里,一面好奇:“可他这么做图什么呢?”
张崇明笑而不语。
不图什么,估摸着是想先画个大饼让齐国舔着,等他们适应了纸币之后,再想方设法地让朝廷滥发纸币,直接搞垮他们的经济罢了。
“好戏才开场呢,急什么?”这才唱到了哪一出?
冯慨之确实急得挠心挠肺。
他心底里觉得顾准南不地道,明明自己有了好主意却不告诉他,等自己的主意奏效了之后,还一封书信过来让他收手。
这算什么?要是顾准南的事儿成了,岂不显得他之前的举动像个活傻子似的?
冯慨之不乐意了,果断去萧瑾跟前上眼药,明里暗里指责顾准南行事急切,都不跟朝廷这边商量,简直无法无天了。
可冯慨之没想到,他非但没上成眼药,反而让萧瑾对顾准南的观感更好了。
萧瑾觉得自己慧眼识金,一下子就相中了顾淮南这样的人才。有年轻俊朗的顾准南在前面撑着,冯慨之这种中年人就不够看了。
谁让他年纪大了呢,光看相貌就已经输了。
萧瑾感慨:“果然还是得靠顾爱卿,你也别整日抱怨这个不服那个了,多跟他学一学吧。若能学到一星半点,往后也不会有人嫌弃你了。”
冯慨之:“……?”
谁嫌弃他了?除了圣上谁敢嫌弃他?!
合着他的状都白告了。
冯慨之在萧瑾这儿碰了一鼻子灰,出去之后碰到同样身为“倒霉蛋”的陈疏才,方觉得心里好受一些。就算是被顾淮南比成了一个傻子,那也还是有个傻蛋陪着他,不亏。
不是他一个人被圣上鄙视。
经此一事,冯慨之有心重新在圣上面前刷一刷好感,可萧瑾哪有空搭理他,他最近可忙着呢。推迟到现在的科举终于快要结束了,后日是殿试,等殿试过后,文举和武举的考生需一同面圣谢恩。
武举已经结束了,武状元自然是简玉衡。
他实力不低,原先林甫在世能与他一战。可惜这人……罢了,说他也没意思。
萧瑾如今将指望放在了之前没怎么关注过的简玉衡身上。这感觉就像是家里有两个儿子,疼着宠着的老大是个不孝子白眼狼,一直不曾关心的老儿到头来才是最靠谱的。
查得越多,萧瑾对简玉衡的期待也就越高。
蜀国东边那一大片土地如今是林檀的,未来说不定还能从她手里换来。至于余下的土地,就得靠简玉衡这群后起之秀们帮他“抢”了。
抢钱寒碜,抢人家的地不寒碜。
不过眼下最先处理的还得是殿试,事情拖得这么久,萧瑾也觉得对不住他们。好在他的大臣个个都靠谱,每日都会给学子们提供食宿。家境优渥的想是看不上朝廷免费的食宿,但是对于囊中羞涩的学生来说,这无异于是一根救命稻草。
所以说,当初决定来参加科举果然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了。
文人喜好写诗,若是遇上一些感慨那就更能诗兴大发了。一时间,夏国文人都在歌咏本国的科举如何便优越,如何让齐国人看了都羞愧不止、无地自容。想当初,齐国东施效颦,也学了他们的科举,结果却办的窝窝囊囊,没有一个人是满意的。
不像他们,只要参加了科举便根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朝廷直接给他们安排妥当了。
夏国每回想要传给齐国的消息都像是长了翅膀似的,这回也是一样的,不消一日,齐皇便得了消息,顺便掀翻了一个桌案。
“真是岂有此理,夏国朝廷该不会是钱多得烧的慌吧?就那么喜欢显摆。不过是提供食宿罢了,把自己吹得天上有地上无,也不嫌害臊。”
还有夏国那群臭书生,一点小恩小惠就把他们给收买了,文人的气节呢、风骨呢?
齐皇发火,作为御前红人的兼狗腿子李垣乔自然是要主动劝说了。李垣乔劝说的显然激进了一点,不过这也是在他审时度势之后琢磨出来的一段话,他道:“这些小恩小惠做起来也不是很稀奇的,只要掏钱就能办到,圣上了何不做的比他们更实惠一些?”
“……可这岂不是要花很多钱?”齐皇犹豫了。
“您何苦担心这个,咱们如今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是啊!齐皇被这么一提醒,觉得好像的确是这个道理。
为了跟夏国打擂台,齐皇也管不了这么多了,直接又印了一批纸币。
那纸钞从库房里出来之后便立马交给了宁尚书,齐皇给他下令,明年科举的规模绝对不能输给夏国。届时还得让人对他大夸特夸,让齐国百姓跟那些文人墨客们知道,夏国在他们齐国这儿根本什么都不算。
这是齐皇第一次尝到纸币的好处。
真是太方便了。
要说第一次用纸币,那是无可奈何,可是第二次印,齐皇便不由自主地沉迷进去了。如今发一两纸钞就得存入相等的金银,如此换算并不简单,可若是有朝一日废了那准备金呢,那他岂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想怎么印就怎么印?
到那时管它是天灾人祸,还是行军打仗,只要印钱的官署被朝廷牢牢把控,那朝廷就不缺钱!
齐皇一想,瞬间有些跃跃欲试起来。
另一边,被委以重任的韩攸不负所托,终于替林檀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作者有话说:
齐皇:在亡国的雷区反复蹦哒。
第115章 惊喜 ◇
◎纺纱机面市◎
林老将军有一位得力的下属, 名唤薛仁,出身极好,且有勇有谋, 战功赫赫。老将军在世时侯将他视为半子, 行军打仗每每都会带着他。
老将军死后,林檀一直想要收服这位薛将军。只可惜,薛仁的妻子与蜀国那位吴贵妃是一母同胞的姊妹。所以薛玉仁虽然恨朱廷玉, 但是他却不好跟林檀一样光明正大地替林老将军报仇。但凡他有起了这些心思心思,妻子吴氏便会又哭又闹, 吵得阖家不得安宁。
薛仁的父母双亲为了家宅安宁,也时常劝他不要去招惹是非。
林老将军没了就没了,难道他今日替林老将军出头了, 老将军就能起死回生了?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一家人都反对。薛仁内心愁苦,一时间觉得自己实在不堪,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本来俯仰无愧于心,可他回首半生,却发现谁他都对不住。他对不住父母, 对不住妻子, 对不住儿女, 更对不住一手将他提拔上来的恩师。
他连一介女流之辈都比不得。
韩攸真是在这个时候找上了薛仁,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 成功替林檀招揽了这位不错的战友。
韩攸若想劝一个人, 从来都没有失手过,
在他过来之前就已经打听过了, 林檀觉得此事棘手, 可在韩攸看来, 薛仁身上的突破口实在太多了。
他善良,护家,且对林老将军有愧,这些都是他的软肋,也是韩攸最好利用的点。
二人见面的时候,韩攸顶着林檀谋士的身份,却又在试探出薛仁对林老将军态度之后,有意无意的透露自己与夏国的关系。让薛仁知道,林檀背后站着的究竟是谁。
五年之内,蜀国都不会歼灭林家军。至于五年之后,蜀国究竟能不能存在都已经是个问题了。
朱庭玉心胸狭隘,薛家继续留在益州反而更加危险,还不如借机出去。大丈夫若无血性还叫什么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