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45节
作者:金面佛      更新:2022-06-20 23:27      字数:4337
  卢振军看了两人一眼,开口道:“先看货再说,什么型号的,价格怎么算?”
  两边不算价钱,是以货易货。
  说来这个刚办的莫斯科展销会挺绝的,不知道是不是受去年九月我国北方各大企业因为深陷三角债,谁也拿不出现金,不得不举办以物换物的贸易会,结果成交货物金额高达八亿的影响;反正现场交易的两国参展单位也是走的以货易货的路子。
  苏联人说了交易标准,卢振军在心里盘算了回,直接让对方稍等,然后进办公室打国际长途去了。
  不到十分钟,他出来便朝客商点头:“可以,这单生意我们接了,约个时间看样品,要是合适我们就拿下了。你直接把货发到东欧吧。”
  周秋萍一听这个,心中隐约猜测跟那位强行推大理石的官二代有关。对方在东欧做房产生意,需要挖土机跟木工机械这些。其实东欧的重工业好像也还行,但估计这涉及到汇率,让进口苏联货更划算。
  苏联人无所谓,卖给谁都是卖,只要能换到他想要的东西就行。双方约了个时间,他就要告辞离开。
  马拉特急了,一把抓住他,朝他叽里呱啦近乎于吼了一通。那身材更高大,壮得跟熊一样的男人吓得缩脑袋,居然乖乖跟着马拉特往楼上去了。
  高兴同志好奇:“他们去干什么?”
  张国富解释:“马拉特是专门做边境生意的,过来肯定要进货。”
  至于他那位莫斯科国有企业的朋友,显然是头回做这种买卖,被他硬拽上的。
  市长在边上从头看到尾,这会儿才冒出声:“你们这个买卖做得好,做得灵活。”
  领导的话听着有点奇怪。但在计划经济年代,大家的市场意识真的淡薄到近乎于没有。即便现在,时间都已经走到1990年了,大家还处于一种什么事都指望上级领导指路的状态。
  没原料了,好,把计划报上去,有关部门发原料。
  产品做出来了,好,有关部门来采购,直接拖走。
  这才是大家熟悉的生活状况。
  没谁觉得不对,因为在私营经济艰难求生的年代,公家单位基本都这样。
  偶尔冒出一个不一样的,那可扎眼了。上级领导欣赏的时候,你叫先进模范典型。上级领导看你不顺眼了,完蛋了,你这就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要走敌对路线。
  既然如此,何必呢?不如做好太平官。可这样一来,本来就疲软的经济市场愈发沉闷,简直到了要断气的样子了。
  现在,市长看着他们不过打了通电话,简单说了几句就敲定了一笔外贸大生意,感觉非常开眼界,所以不住地点头夸奖:“你们这样很好。”
  卢振军作为建筑公司老总,笑着接话:“是乌鲁木齐地方好,人气很旺,是一个很好的贸易中心。”
  接下来的时间,市长从楼下跑到楼上,兴致勃勃地看完了所有摊位,甚至还试图上前问价格,可惜摊主忙着做生意,报了一个数,看他没反应,就招呼下一个客人了。
  平心而论,国际商贸城作为建筑实在谈不上有多出彩的地方,唯一的优势在于实用。
  比方说这里有电梯,但楼梯是滑坡式,方便人拖着车子上上下下。铺面虽然紧张,可过道却设计得非常宽敞,4辆堆得满满的拖车都可以擦肩而过。
  忙碌的除了商贩之外,还有来回穿梭帮忙运货的红帽子,也就是搬运工。他们拖着车子,嘴里吆喝着“让让”,一趟趟的给雇主运货。
  现在火车站也有红帽子,帮旅客搬行李的。
  周秋萍看到他们的打扮,就开玩笑道:“我本来憋了半天,还想了一招打广告的方式,就在东方快车上买广告位,好吸引人到我们商贸城来做生意。现在看来用不上了。”
  她想得挺好的,就是那种椅套,坐在位置上的人一眼就能看到前面椅子上的广告。
  市长哈哈大笑:“这个主意很不错啊,可以用的。”
  看完了整个商贸城,都可以直接吃中午饭了。
  不停看手表,一直想催促领导的秘书顿时紧张起来,天啦!还有工作安排呀。市长之所以一大清早就过来,除了不想耽误人家做生意之外,更重要的是日常工作不能耽误。
  好在市长还是有数的,没再说跟大家一块儿吃午饭的话,直接告辞离开了。
  车子开走以后,高兴同志捂住自己的胸口,小声叨叨:“哎呀,这可是市长啊。”
  搁在以前,这叫县令大人还是知府大人啊,好大的官的。
  她都能跟这么大的官一块走了,人家还对她客客气气的。
  大家都被老太太给逗乐了。
  卢振军开玩笑道:“高女士,我的级别也不低呀,你咋对我也没啥呀?”
  高兴同志不以为然:“你不一样,你是自家人。”
  他们一大早就出来干活,到这个点也饿得够呛了,还是先去吃饭吧。
  如果是放在几十年后的大商场,势必要有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因为这样才能最大效益的利用土地面积。
  可现在没这个必要啊,在眼下,建筑成本远高于土地成本,有那挖地下室的投入,还不如直接再弄一块地重新盖房子呢。
  所以商贸城周边一圈卖小吃的,都是那种搭起来的棚子,外面即便刮风下雪也不影响里面的人吃得热闹。
  青青和星星还有卢小明,在朱莉、彭阳以及朱向阳的陪同下,已经过来吃午饭了。
  他们今天上午虽然没有爸爸妈妈陪同,但玩得很开心,早上吃了很好吃的奶饼,上午逛了好多店,现在正在喝美味的羊肉汤。
  看到奶奶和妈妈,星星激动得要命,一个劲儿给大人比划:“好大的饼,好香啊!”
  这是他们第一次来新疆,包括卢小明在内,看到什么都好奇,已经觉得自己眼睛不够用了。
  周秋萍笑着摸了把女儿的脑袋,瞧见卢小明也偷偷抬起头,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想到了那个好莱坞动画片里渴望被抚摸的小黄人,于是她也揉了把卢小明的脑袋:“吃吧,多吃点儿,乌鲁木齐好玩的地方多呢。”
  其实她自己都没好好逛过,几次过来都是来去匆匆,一心奔着挣钱。
  这回孩子们来了,怎么着都得好好放松下。
  小吃摊的生意不差,商贸城的客流摆在这儿呢,不管是客商还是普通客人,大家逛累了总要找个地方吃饭。到了饭点,各个摊子都人头攒动。
  可即便这样,摊主还特别过来招呼了大老板,把他们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好让他们围着一块吃。
  他家只卖羊肉汤,但隔壁卖的是千层酥肉饼子,里面夹的是牛肉馅。一口汤配一口饼,居然出奇的好吃。
  曹敏莉对这种吃法也很稀奇,一口一口细细品尝。
  高女士喝了一口汤,抬头瞧见熟人:“咦,是那个马……马啥来着?他没买东西呀,还是他朋友拖着车。”
  张国富抬头看了眼马拉特,笑着摇头:“他生意大都是直接送到火车站的,一个车皮一个车皮的包。”
  哎哟,那可真是大买卖了,的确够厉害。
  苏珊有点好奇:“他是哪里人啊?俄语和中国话说得都很流利。”
  据说俄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可以直接把人学崩溃。
  张国富表情微妙,琢磨了一回才想到该怎么形容:“逃.港知道吧?他们家情况也差不多,不过是跑去了苏联。”
  周秋萍他们都恍然大悟。大陆教育背景下成长的人,但凡经历过那个年代,都知道60年代的叛逃事件。据说□□所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讲的不是那位林副,而是指新疆的逃苏事件。
  60年代是咱们国家农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工业建设的时代,农民普遍日子很难过。
  当时的苏联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建设,经济条件要好很多。
  两个国家接壤的地方那么多,中苏关系又紧张,那边一吆喝,不少新疆人就跑过去了,有的是一个村一个村的跑。
  谈不上什么家国情怀要背叛祖国之类的,基本上都是出于最质朴的愿望,填饱肚子,过上好日子。
  跟官方宣传的不一样,其实普通老百姓真把他们当叛徒看的真没多少。
  就好比逃.港,官方的喇叭说的再狠,大家还是宁可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海里游泳也要游过去。
  为什么呀?因为人的本能就是想过好日子。这是多少宣传口号都压不下去的东西。不管是可恶的资本.主义还是无耻的苏.修,在这件事面前,都没那么眉目可憎了。
  只是比起逃.港的人,逃苏的人明显要倒霉些。
  因为苏联近年来陷入了经济困顿状态,政治也动荡,直接导致当初依靠国家配置制度,早早就喝上牛奶吃上面包的逃苏分子一下子就从天堂掉到地狱边缘徘徊,日子很不好过。
  毕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真正从心中尊重叛.徒,这些人在苏联过的其实也是中下层人士的生活。
  以前大家庭富裕无所谓,即便是最基本的供给也比留在国内强。
  现在不同了,所有人都在过紧日子,本来就处于下层的人当然更糟糕。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语言。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轻工业产品日益丰富,价格便宜,质量也好,最重要是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
  这些逃苏的人在中苏关系日益缓和之后,也跟自己留在国内的亲友往来,逐渐掌握了这一市场动向。
  他们有优势,他们既会说中国话也会说俄语。这在80年代90年代的国际贸易中,简直堪比大杀器。所有人都愿意找他们做生意,因为好沟通啊。
  这些人当中脑袋瓜子灵活的,就直接投身到边境贸易中来。做的好的,比方说这位马拉特,早就已经是大富翁了。
  当然,死脑筋的,还老老实实等着安排的,那日子过得当然惨。可这没办法,你要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谁也管不了啊。
  大家从头听到尾,都感觉像是一段传奇。
  高女士憋了半天,突然间冒出一句:“这老实人还真不能当啊。”
  当初敢于逃苏的,那绝对都是胆大包天的家伙。没逃走的,别提啥爱国主义,一大半都是因为胆小,不敢,只能老老实实呆着。
  结果胆大妄为的过去过了几十年的好日子。
  现在那边的日子不好过了,不老实的又开始做买卖,倒着在边境倒买倒卖,过着吃香喝辣的日子。
  可见,这老实人啊,永远吃亏。
  作者有话说:
  文中提到的1989年,单是苏联没有商品保障的货币高达700~800卢布。出自1990年第12期《世界经济》里的文章《中苏贸易有待进一步拓展》,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范新宇。按照文章里的介绍。
  80年代以来,中苏贸易稳步回升,但是两国贸易额占两国贸易总额的比重还很小,仅为3%左右。
  ^_^,这应该是官方贸易,不包括民间私底下的交易。
  另外我刚才更新的时候,发现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我15年前的古早校园文《桑之未落》居然被判定内容有问题,直接给我全文锁了,搞得我好懵圈了。
  第368章 做笔大买卖
  说曹操曹操到。
  马拉特带着他那位朋友晃了一圈, 居然又跑过来喝羊肉汤了。
  看到卢振军,他立刻笑着过来打招呼,还相当自来熟地挪了两张板凳, 跟他们一块拼桌。
  都是做生意的人, 碰上自己的客户,当然没那么多讲究。
  马拉特往来商贸城的次数多, 也算是熟客, 他要了羊肉汤之后。摊主的儿子就麻利的拿着小筐跑去旁边的小摊上买馕了。送上桌时,马拉特跟他道了歉,还送了他一个小礼物——防风打火机。
  他的朋友看了他一眼,似乎想说什么,到底没张嘴。
  估计是觉得这个礼物太贵了吧。在苏联,这种精致小巧的防风打火机很受欢迎, 售价也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