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5章 冷了心
作者:饭团开花      更新:2022-03-10 01:36      字数:2219
  这几年,金壶在外头挣钱不少的时候,自然少不了每年托人往家里捎带些东西和银钱。
  都是两份,一份给王永富,算是做儿子的孝敬。
  另外一份,是他特地指明了,这是给林氏的养老钱,让金斗转交给林氏,一年十两银子,外加一些衣裳的料子。
  这个银钱虽然不多,可对于林氏这样的农妇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她平日里吃的粮食是金斗负责,后来又给她买下两间小屋遮风挡雨,房前屋后开垦了菜地,又养了几只鸡,还有儿子给私房钱。
  说实话,这七里墩像她一般年纪大的,都没她这么自在。
  不用带孙子,不用伺候男人,每天只伺弄自家那点菜地和家里养的鸡就行。
  只要她不出去碍着人眼,也没人寻她的不是,毕竟看在王家的面子上,也不能欺辱她不是?
  不过因为这几个儿子都跟林氏离了心,倒是让本就爱财的林氏越发的财迷起来。
  金壶寄回来的银子,她都存着,一文钱都舍不得拿出来用。
  就是看到金斗给她生的大孙子,嘴上说着心疼,可平日里,连鸡蛋都不肯给孙子煮上一个。
  金壶那一年生意血亏,恨不得连盘缠都没了,咬着牙挤出了五两银子,让人给捎带回去,只说自己今年手头有些紧,所以银钱少些,等手头宽裕了再补上。
  那个时候他心里不是没有幻想,想着若是家中知道这个消息,会不会让人带信来,关心他,或者知道他困难,能支援他一些银子,让他暂度难关。
  金壶抱着这个幻想,等了两个月,才等来一封信。
  信中照例是平安,说家里事事都好,父母身体都还康健,金罐已经说亲了,年底就要娶媳妇进门了。
  接下来就是问他,是不是这次托付的人不妥当,怎么给家里的银钱这么少?还一点年节礼物都没有?
  还说金罐年底娶媳妇,如今外头都知道王家厉害,问他寻几件外头的稀罕东西,到时候当作聘礼送过去,让金罐面上有光。
  又说因为只寄回来五两银子,王永富一文钱都没要,都给了林氏这个做娘的。林氏看到少了一半,十分不满,大闹了好几日,没法子,最后还是金斗把这五两银子的空给补上了,这才罢了。
  让金壶以后还是足数补上,不然让林氏闹开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云云。
  最后终于问了一句,问金壶是不是在外头娶妻了?怎么没跟家里说上一声?问女方什么样的人家?是不是瞧不上王家?让金壶别太怂了,告诉他,他背后有他老姑和姑父这个做官的长辈,很是不必让女方拿捏住了,成何体统云云。
  又说,若是金壶真在外头娶了媳妇,年底也该将人带回去,也好几年没回家了,正好参加金罐的婚礼,也顺便带他媳妇回家让家里人看看,拜祭一下祖宗,上个族谱啥啥的。
  然后就没了。
  没有金壶以为的关心,更没有所谓的支援的银票。
  金壶看着那封信,一颗心,从火热慢慢的变得冰凉,最后一丝热气都没有了。
  他并不傻,尤其是这几年,察言观色听话听音这方面,已经颇有成就,自然能看得出来,这封信里真正的意思。
  家里人没有他想象的关心,看到少了银钱,即使看到了他寄回去的信,也不相信他是有了困难,而是先怀疑他寄回去的东西被人给昧下了。
  后来估计也觉得不可能,又怀疑是他娶了媳妇,媳妇门第略高,所以拿捏住他了,不让他往家里寄这么多银钱,让他借着老姑和姑父的势,挺直腰杆子。
  满纸信上,无一句关心之词,都是开口找他要东西,要为金罐成亲挣面子,要给林氏足够的养老钱,怕她闹开了,丢面子。
  却真没人替他想过,他是不是真的遇到了过不去的坎?
  金壶捏着那封信,悲凉无比!他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理解了当年的奶和老姑了。
  自那以后,他就知道,他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退路了。
  再后来,他成功的咸鱼翻身,又有了身家,又继续恢复了往七里墩寄钱财的习惯,只是再也不像以前一样,有什么好的,稀罕的都送回去了。
  每年只往家中寄给二十两银子,十两给王永富,十两给林氏,除此以外,再无别的东西了。
  后来,王家又捎信过来,问他怎么回事?说后来他们又让人捎信给他,怎么就没找到他的人了?
  又问他,怎么没寻几件稀罕东西回去,给金罐成亲争脸面?
  还问他,只寄二十两银子是怎么回事?又说家中荣哥儿如今要入学了,倒是很有天份,将来说不得能光宗耀祖。又说如今给荣哥儿寻了个极好的夫子,只是这夫子为人清高,寻常礼物打动不了他,他们在乡下见识不多,只听说这些夫子喜欢什么死去的人画的画,写的字什么的。
  听说这些东西,拿着银钱都买不到。
  他们也没门路,让金壶给找找门路,买上两样,也好让夫子能对荣哥儿高看一眼,教导用心些。
  金壶再看到这些信,心中已经无半点波澜了,只做没见到一般。
  倒是这次捎带回信的人,却是个老熟人。
  是当年的陆管事,他如今也从石桥镇的长风镖局升到省城这边当镖头了,听说是王家送信,倒是他亲自送了过来。
  见到金壶,还感慨了一番。
  金壶虽然没问,他倒是主动说了王家如今的情况。
  王家这几年的生意,因为当初的张银保在历家和历九少之间,选择了历家。
  偏偏后来历家将历九少分出来的时候,将石桥镇的产业都给了历九少。
  张银保因此,也就慢慢的将石桥镇这一块的山货业务收缩了,这两年,已经几乎淡出了。
  王家没了这个收购商,也就慢慢的分了家。
  虽然都挂着王家的招牌,可各自的侧重点已经不同了。
  王永平因为柳小桥的原因,跟深山猎户的关系一直维系的不错,所以他总能收购到一些珍贵的皮毛,还有药材什么的,所以看着不显,其实最赚钱。
  王永贵嘴巴厉害,脑子灵活,加上金盘已经在荆县长青书院读书,索性一家子都搬到了荆县,买了间铺子,后头有个小院子,一家子倒是在县城安下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