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一场交易
作者:
世子爷 更新:2021-11-12 08:24 字数:2257
裴寂走的很突然,京中根本没人直到他离开了,所有人都以为他还在府上养病。
而苏越拿到兵符也并没什么反应,只告诉阿昭他会帮裴寂暂管兵符,待他回来之后定会完好无损的交还。
阿昭听见这话,这才彻底放了心,随后便带着人出城追裴寂了。
只是一行人的行程本就比沈念安晚,这一路上紧赶慢赶,竟是没有追到沈念安。
裴寂还在朝边境奔袭时,沈念安早已到了边境的普救寺。
沈夫人李红英是六年前来这儿的,每日与寺内的僧尼们同吃同住,却一直没有剃度。
普救寺很小,香火也不旺,毕竟处在边境这样的地方,百姓们连自己的温饱都难顾,哪还有闲钱给寺里送香火。
沈念安走进寺门的时候,一眼就瞧见了那个在杏树下清扫落叶的中年女人,她穿着一身灰色僧衣,头戴僧帽,面容平静,气质温和,让沈念安奔波了近一个月的疲惫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满腔委屈。
“娘……”
树下的僧尼恍然愣了下神,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僵着脖子慢慢转过头,谁知身后站着的竟真是她的女儿。
“念安,你、你怎么会来这儿?”
沈念安大步跑过去一把抱住她,忍着眼泪说:“我想您了,我给您写信,您一直都不回我,我感觉自己突然间就好像是被您抛弃了……”
李红英摸着她的头慈爱笑道:“傻孩子,胡说什么呢,娘怎么会抛弃你,只是你已经嫁给了定安王,娘知道你在京中万事过得好,这便够了。”
沈念安却软声道:“不,娘,我不好,我过得一点都不好……”
李红英闻言,脸色瞬间沉下来。
“怎么,裴寂欺负你了?”
沈念安不愿意多说,只是问她,“娘,在您眼里,父亲当真是个该死之人吗?”
李红英听见这话,顿时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嘴中幽幽叹了口气。
“几个月前,裴寂派人给我送了一封信,那信上说你意外落水伤到了头,好多事情都不记得了,他问我这是不是佛祖给了他一次弥补的机会,可是连娘都想不明白,如果你真的失忆了,为什么别的事情都记得,偏偏忘了你嫁人前后的事……”
沈念安则红着眼难以置信道:“娘,原来……您也早就知道了,是吗?”
李红英抿唇摇头,“念安,这件事没法说谁对谁错,其实即便不出手,皇上当时已经容不下你爹了,而你爹也早已料定自己的下场,但他那时候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和你大哥,所以偷偷找过裴寂。”
沈念安的神色瞬间僵住,“什么?”
李红英看着她说:“你和裴寂的婚事,一开始并非裴寂主动的,而是你爹在他面前求来的,念安,你爹用自己的命成全了你下半辈子的幸福……”
沈念安静静听着,只觉得一颗心阵阵抽疼。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她那时候亲眼看到裴寂上门提亲时,心里多高兴啊,甚至还天真的以为裴寂对她应该也是有感情的,不然怎么可能会娶她。
可是她万万没想到,这门亲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交易!
父亲早就料到了结局,所以心甘情愿地去赴死,而裴寂不过是利用她送了父亲一程罢了,若不是她嫁给了裴寂,早在六年前,她和大哥就已经随着父亲一起去了!
呵,可笑,真是可笑,她原以为老天爷已经够戏弄她了,可没想到真正的“羞辱”还在后面!
以前的她尚且可以坦坦正正地去怨恨裴寂,可是现在呢,她要怎么去恨,她甚至连再见他一面的勇气都没有了!
她趴在李红英怀里流着泪苦笑,想起过往种种,却是绝望地晕了过去。
李红英吓了一跳,赶忙把她扶回自己的禅房,仔细诊过脉,才知她是累的。
李红英悉心熬了粥喂沈念安喝下,如此修养了两日后,沈念安的精力已经恢复了不少。
但她却在一个深夜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普救寺,不是她不想念母亲,只是担心裴寂的人会找过来。
虽然她这一路上女扮男装,已经尽量很小心的掩饰自己的行踪了,但裴寂手下无废物,都是一群精兵强将,单凭一些蛛丝马迹,根本就不难发现她的行踪。
更何况边境这一带还是裴寂发迹的地方,到处都是他的人,所以她决计是不能继续在这儿待了。
离开普救寺后,沈念安便北上去了燕北。
她不知道如今的自己还能去哪儿,但燕北是她自幼生活了七年的地方,算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在东离上京的时候一直都想回来看看,只是没想到却是以这样的心境。
这里有她熟悉的土地,也有她可爱的朋友,还有母亲曾经倾注了多年的心血,她想,或许在这里,她会有另一番新的开始。
再不济,让她能够彻底放下心底的执念也是好的……
如此又走了几日,赶在新的一年来临之前,沈念安终于到了燕北的一座小镇上。
此镇名为水泉镇,她对这个地方非常熟悉,因为她的好朋友努达就是土生土长的水泉人。
先前西凉使臣进京为老皇帝贺寿时,努达还寄了好多特产给她,那些东西到现在还没吃完呢,真是白费了努达的一番苦心了,待会儿见到他之后,定要请他吃顿好的给他赔罪才是。
沈念安如是想着,转眼间已经牵着马行至一座褐色的平房前。
敲了门,里面却无人应声。
沈念安见状皱眉,正准备翻到院子里看看,巷口却突然跑过两个十几岁的少年。
“快走,铁木峥那个奸商又来抢努达哥的地了,他们人多势众的,努达哥哪是他们的对手,咱们快去帮忙!”
沈念安耳尖地听见这话,心知努达遇上麻烦了,忙上了马跟上那两个少年。
努达在水泉镇并没有良田,这少年口中说的地其实是她的,确切的说,是母亲送给她的。
母亲是燕北人,燕北是母亲的家乡,当年母亲与父亲生了嫌隙,一气之下就带着刚满月的她来了燕北,为了养活她,母亲便开了一间商铺,取名明理堂。
因为父亲在东离为官,借着父亲这层关系,母亲便把生意做到了东离边境。
边境那边缺什么,她就卖什么,生意很快就做大了,没过几年便成为了整个燕北的支柱,燕北各地都有母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