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北辽来使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更新:2021-10-13 04:13      字数:2192
  要说这几天朝堂那个话题最热,毫无疑问,那就是官家关于将来出海的话题。
  似乎官家的这个出海,并不是说海上贸易,更像是说海上掠夺。
  火器、有海战经历的人手……这本就不是说海上贸易。
  当然,这个话题讨论的范围,还是仅限于朝臣之间,并没有无限制的放大。
  毕竟,推动此事的前提是收复燕云,这在朝堂也还是处于谋划阶段……
  至于在四皇子队伍中有人手者,如何跟他们自己安排的人交代,这就看各自的水平了。
  朝廷的保密法令不是虚设的,监察衙门也总是想找事。
  监察衙门终归不能像后世那样去监督官员,国朝不限制官员经商,更不限制后世那种不正当关系,甚至连官员留恋勾栏酒肆都是美谈。
  赵曦无意过于超前,体制应该以适合为标准,而不是死搬硬套。所以,现在的监察衙门相对要清闲,这也预示着国朝在某种程度上算政治清明吧…~
  社会的正常状态是阶层分明,特别是处于如今的这个时代。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赋税,而并没有影响到朝廷和特定阶层的收益,这是降低矛盾冲突的最佳办法。
  也就是在这个时代,赵曦多了千年的见识,能做到无限制的开源,借此能很好的延迟矛盾冲突发生。
  所有的矛盾,基本上可以归纳到利益上,这一点赵曦是坚信的。
  不同层次的人需求不同,想要稳定,无非就是尽可能的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
  士族和官宦阶层的诉求,是权利、影响力以及更多更大的利益,赵曦便制定权利获得的规则,引导他们追求利益的方向。
  黎民百姓的诉求是吃饱穿暖,治政清明,赵曦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当科技和工艺有止步不前预兆时,赵曦便引导着向外扩张,并给朝堂灌输这样的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过分对子民的压榨,缓解,或者说避免内部矛盾。
  赵曦很庆幸,这个时代不算差,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借用后世的部分观念的,这也让赵曦可以相对轻松的去改变。
  这个时代有很好经济模式基础,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氛围,有开明宽容的民众认知,有诸多有担当的名臣名将,还有强烈需要改变的执念。
  因为这些,赵曦才逐步,渐渐的带着国朝走到了强盛。
  现在是盛世,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是公认的。
  有些自恋了…~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当一个君王有闲暇时间,当朝廷事务没有太多需要君王决断时,就说明这个王朝正处于良性发展。
  赵曦现在就有很多闲暇时间。
  “官家可在?”
  赵曦正利用闲暇时间发呆,近来他越来越习惯发呆了。因为,原本的那些记忆,总是时不时的钻出来……
  发呆时被人打断很不爽,王安石就是这样,觐见时不太习惯对内监轻言轻语。
  “何事?进来吧。”
  这么大的声音,不用内监禀报也听的见。
  好像内监通报一声就要怠慢一样,每一次王安石要求觐见都是这样的方式。
  “官家,河北道奏报,辽使入境了……”
  所有内阁都来了,人还没完全进殿门,王安石的奏报先传进来了。
  对北辽,国朝终归还是存在恐惧的。
  嗯?辽使……宋辽两国的关系,不管有多少猫腻,在表面上还是一副和平共处的景象。
  用后世的话,相互往来基本维持在红白喜事上。双方遣使,也基本在这些礼节上。
  当然,这是从河东战役之后才这样的。
  国朝不想打草惊蛇,而北辽似乎对国朝有一点忌讳,也不想招惹大宋…~主要是北辽正好有一个特别习惯醉酒的君王。
  这时候北辽遣使…~
  “可知四皇子那支队伍的具体位置?”
  赵曦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是四皇子的那支队伍做了什么让北辽警觉的事。
  若是以前,国朝招惹了北辽,恐怕不会有遣使这道程序,直接会发兵。
  即便是遣使,也是来要好处的。
  现在嘛,即便是四皇子做了什么,也是来诉苦的。
  “回官家,臣已经遣人赶往登州,以便最快获得信息。官家,可需要备战?”
  章惇也是考虑这点了。
  “没必要,暂时没必要。令河北道驻军严密关注边境军伍即可。”
  没有大军调动,不可能存在双方开战的可能。
  倒是内阁有些惊弓之鸟的意思了。这还没怎么呢,全体内阁都急匆匆的觐见议事了。
  “北辽遣使,说明事态没多严重,也就是有协商解决的可能。”
  “朝廷如今要做的,第一,先搞清楚四皇子队伍的具体位置,了解是否跟北辽有冲突。”
  “第二,按常规程序,朝廷派出接伴使,指定馆伴使。并提升河北道、河东道驻军的警戒级别。”
  “第三,在不确定四皇子队伍具体位置之前,或者确定跟四皇子队伍无关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一切手段,查清北辽遣使的目的。”
  “另外,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朝廷的接伴使、馆伴使,一定要遵照原本的方式接待辽使。比如,避开军事要塞;比如,多绕些弯路,以混淆视听…~”
  前面的几条都好理解,内阁在接到北辽遣使的奏报时,也大体拟定了这前面的三点措施。
  只是这最后一点,继续以早年接待辽使的方式…~那是因为国朝对北辽恐惧,河北道又没有任何天险防御,不得不做出那种掩耳盗铃的行为。
  如今国朝的实力,又何必这样呢?
  “官家,有必要如此?”
  章惇的性子到底还是着急。
  “如今国朝与北辽,在明面算是势均力敌,这也是朝廷一直想营造的现象。”
  “也只有保持原本的接待方式,才能让北辽减少警觉,特别是在不清楚北辽遣使目的之前,朝廷有必要继续给北辽留一个相互警惕的错觉。”
  有这个必要吗?或许没有。而赵曦这样说,不过是想告诉各位内阁大臣,现在不应该国朝恐惧北辽,应该是北辽恐惧国朝。
  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诸位内阁,今时不同往日,不该因为北辽遣使就这般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