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噩耗到
作者:
刹时红瘦 更新:2021-09-28 03:29 字数:2881
自从晋王府正式宴请诸贵后,一段时日,甄夫人过得格外舒心,当然是因为族中野心勃勃的三娣妇彻底倒了气焰,再也没了心思兴风作浪,甄夫人也就能够腾出手来,一心一意地带携儿媳。
这日她正教导江氏:“为一族宗妇,必须恩威并重,这一点,从前三娣妇的确做得不错,一年到头,族中各支,千头万绪多少事务,兄弟妯娌几多争执?仅靠一人,便是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首要之事,便是要熟悉各房主妇心性手段,择出能够助益之人来,亦能为你分担,这段时日,你便先与各房妯娌走动走动,我这一辈人都老了,还得你们年轻一辈担当更多。”
江氏一一应了,甄夫人又训小儿媳韩氏:“阿江这段时间忙乱,家里一些事务,你这娣妇却要担当起来,别看着袁娘她们几个往晋王妃处领了差使,你也蠢蠢欲动,治政之事,可不是玩笑,你这性情呀,还多待磨练,这时参合进去,不是助手,那是添乱,先跟着你嫂嫂,把家中这些帐册理清人事理顺,才是本份。”
可巧今日,几个族妇约到了一块儿,过来宗宅探望谈笑,甄夫人自然是扫榻相迎,留着两个儿媳在旁添茶递水,也听听各房家长里短,琢磨一番隐藏的人事关联,忽然又听禀报,道是陈郡君过来了。
谈笑风生的气氛便是一滞,族妇们多少都有些尴尬难堪。
因着她们不少人,从前可都是陈氏的拥趸,眼下却见风使舵,尽皆向甄夫人投诚,偏偏又被逮个正着,能不心虚脸红?
甄夫人却是神色不变:“快请进来。”
江氏与韩氏立即迎了出去,不管私下关系如何,有多少矛盾纠纷,对于大族而言,这些表面文章还是不得不做的。
却有一个从前与陈氏并无瓜葛的妇人小声说道:“听闻三嫂因着羞愧一病不起,闭门谢客,今日怎么有了心情出门儿?”
甄夫人笑道:“正是出门行走,才更加有利于康复,人活一世,谁也免不得做那么两桩糊涂事,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娣妇自己既能想开,便是再好不过之事。”
话音刚落,却见陈氏一阵风般卷了进来,硬是将江氏与韩氏这两个年轻媳妇都甩下老远,众人大感诧异之际,陈氏“砰”地一声直跪地上,居然倒头便拜,惊得甄夫人连忙起身相扶:“三娣妇这是为何?快些起来说话。”
陈氏往常那么一个稳重端庄的人,这时却急得面红耳赤哽咽难言,甄夫人连忙安慰道:“娣妇莫急,有话慢慢说,论是多大急难,总有解决办法。”又嘱咐气喘吁吁呆怔当场的两个儿媳:“快些替你三叔母斟碗乌梅饮来,先让解解暑气。”
陈氏喘过一口气来,顾不上润喉,哭着恳求道:“姒妇,从前都是我猪油蒙了心,生出那野心贪欲,以至于被毛大尹利用,屡次三番为难晋王妃,如今青城被贬官,我也挨了斥责,总算是罪有应得,还求姒妇千万宽容,代我向王妃求情,便放我兄长一条生路罢。”
甄夫人听这话说得实在不像样,也知道陈氏这会子惊慌失措,先轻喝一句:“说什么胡话,陈刺史好端端在文州,与王妃何干?”
“姒妇,百加刚得了消息,说是……说是兄长瞒扣赋收,被巡察御史核实,太后勃然大怒,已经下令处以死罪。”陈氏悲痛欲绝,又要跪拜下去,这回却被江氏与韩氏两个稳稳掺扶住了。
甄夫人也蹙紧了眉头,看看左右坐着这么多族妇,都已经听闻了陈氏的哭诉,一时也不好让众人回避,只好照实了说:“三娣妇听闻娘家兄长获罪,一时心急固然为情理当中,可却也得留心言辞,若是传扬出去,一来有陷构晋王妃之嫌,二来也存污毁毛大尹之罪。”说完等着陈氏逐渐平复了情绪,甄夫人又叹一声。
“青城这回是因罪贬黜,只王妃也说了,待日后将功补过,并非没有起复之机,三娣妇何至于如此绝望?至于陈刺史……若真被察实有罪,太后下令处决,又岂是王妃能够挽回?三娣妇若真听得入耳我之劝告,我也便不妨直说了,瞒扣赋收,这可是对君国不忠不义,律法上也该当死罪,三娣妇还当节哀顺变,青城一双子女还小,三弟又不问正业,三娣妇正该担当起教管之责,又关于晋阳陈家,百加、百运几个兄弟都已成年,虽不能入仕,好歹尚有家业,要振兴家门,只能看着下一辈子弟,三娣妇与其四处奔走哭求强人所难,莫若告诫陈家子侄,歇了投机取巧之心,当以脚踏实地为重,太原柳与晋阳陈既是姻亲,将来万一晋阳陈子弟难以延师,太原柳必当给予关照。”
这话也就是告诫陈氏,陈伏骥的死活,太原柳是无能为力了,而避免晋阳陈彻底败落的唯一方法,只能是改邪归正,用个一、二十年,悉心栽培子弟,当正正经经考取功名,抑或才能延续世族荣光。
不提陈氏心中如何理解,在场族妇们却都暗暗颔首,就晋阳陈眼下这境况,可谓是神仙难救,依据陈氏从前所作所为,宗妇大可袖手旁观,能给予正道点拨,已经算是宽容大度了。
陈氏初闻噩耗,有若五雷轰顶,不及细想便来哭求甄夫人说情,而当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她才回味过来儿子柳青城这回实算幸运,到底还是看在太原柳的情面上,晋王妃没有斩尽杀绝,也自然不望再救下兄长了,回府之后,咬牙喝斥侄子陈百加:“任谁袖手旁观,毛大尹都不该坐视不顾,要不是受他蛊惑,我晋阳陈一门,怎么会得罪晋王府?你阿耶这回获罪,是晋王妃意欲杀一儆百!而晋王妃之所以视晋阳陈为政敌,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毛维!”
捂面长叹道:“千不该万不该,便是为了一时利欲,而贸然结党,你听好,从今以后,晋阳陈再也不要过问时政,你兄弟几房,安稳家业,培教子弟,切莫再期不切实际投机取巧,世族之根基,还当是子弟杰出,饱学才干呀!”
陈百加虽然心中不甘,这时也没了其余办法,哭丧着脸回家,立即打点动身前往长安,就算不能救下父亲,好歹也要去收尸,只他这急着一走,却让丁牢则很是焦急。
原来,市坊间如今颇多传闻,都说是新政即将要公之于众了,丁牢则当然是心存抵制的,可一打听,世族便不提了,便连原本打定主意对抗新政的几大豪族,这时也都踌躇观望起来,就是不说一句痛快话。
丁牢则情知不妙,再一打听,方才知晓这几家中,不少竟然暗暗接获了承建官窑,似乎又有几家因为晋王妃牵线搭桥,与几大行商建交,眼看有利可图,难怪见风使舵!
可丁牢则却是将晋王府得罪死了的,再没有办法挽回关系,眼看着儿子还在死牢,秋后便要处决,又将因为新政损失一大笔赋税,这让他如何不心浮气躁?
正焦躁之际,这日却得一管事支招:“家翁不少田产,其实未经官府造册,虽说难免被官衙察核,但若在察核之前,调换至毛大尹势力所及之县,岂不便能安保?”
原本豪贵置地,皆要通过契人,又要经官府造册,征收一次性税款,可事实上不少官员与豪贵勾结,为了免除这笔税款,并未造册,只是凭借契人手书,买卖双方画押便为凭证,多少年来,虽也经历过察括隐田,但在远离京都的太原,都不严格,使些许小钱,也就能蒙混过关。
哪里便能想到太原府会推行新政,官府会花大力度察括隐田?
这管事的意思嘛,便是提醒丁牢则,既然太原、太谷等县的田产不能逃脱察核,莫不如趁早交换至仍听令于毛维的辖区,官府本未造册,县令又睁眼闭眼,那么这些田产便不算在家业当中,免却征税,但事实上仍然属于晋阳丁。
可仓促之间,提出与人换置田地,不让出利益来如何能够达成?丁牢则细细一算,认为一次性损失小利,总好过长年累月的损失,故而便采纳了这管事的建议。
却没想到,他的这番举动,可谓正中晋王殿下的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