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先要开启民智
作者:训记      更新:2021-06-26 09:41      字数:2075
  叶向高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心里大为沮丧。如果皇帝真的禁毁东林书院,东林人确实会大受打击,但这会激起民众的同情,反而使得民众会更加支持东林,东林人的未来会好得多。但现在皇帝只是命令东林人不写具结状便不得报考京师大学堂,看着对东林党影响不大,实际上却是软刀子割肉,很快就会使得东林书院变得门可罗雀。科举三年一考,一次取人不过两三百,又如何比得上京师大学堂里面的学得一年到几年,就可以外出为吏甚至为官。
  朱由校又说道:“《东林会约》表示,东林书院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学院了,朋党之名,实至名归。朕一向以为,天下万民,各司其是,便是大同世界。东林书院又想要教书育人,又想要参与议政,朕不喜欢。东林还有两句话,朕也一直深以为恶。一句是若非同道,即为仇敌。一句是书院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前一句,表示东林党人根本就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所有有不同意见的人,都被他们视为仇敌。这样的人,别人当然也会视他们为仇敌。”
  “后一句,表示东林书院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朕看来,学生先要把书读好,然后再去关心国家大事。你刚刚学会了上中下,就开始关心朝廷政策,这不适合,也没有关心理解朝廷政策的能力。”
  其实朱由校很欣赏这副对联,但是朱由校明白,这句话至少在现在是不适宜的。士子,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民意代表,也是一个社会中最敏感,最具有先进性的一个群体,他们很容易在社会中发现一些不公平,不正义,不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东西,从而提出一些意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现在不行。
  在现在的大明,只能出现一种声音,那就是自己的声音,所有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声音都只能暂时蛰伏起来,等到自己将这个大明改变成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大明后,那时就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了。
  他记得当年的常凯申先生,本来已经定好了军政,训政,宪政的三步走策略,却在自己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宣布实现宪政,让敌人抓住了漏洞,用一些合理的手段蛊惑民众,最后落了个失败的下场。
  自己绝不能重蹈常凯申的覆辙,只能按照常大公子的方法,要想明煮,必须先有独菜,而且必须是没有人能挑战的独菜。
  他对东林党人的定义确实与大臣们不同。大臣们把出自东林书院或者与东林书院有牵扯的人视为东林党人,而在朱由校看来,东林党就是一个筐,所有对自己的政策不满的人都可以装在这个筐里,所以他才说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就是东林党。
  而这个定义实际对很多传统意义上的东林党人是有利的。因为只要你不反对皇帝,那么你就可以不是东林党人,皇帝就不会把你打入另册。但如果你一意孤行,要和皇帝作对到底,那么不管你是哪里人,不管你是否支持东林人的看法,那么你都是东林党人。
  “一个国家,正值多事之秋,那么就容不得很多不同的声音叽叽喳喳。我大明如今外有建州,蒙古,佛郎机人威胁,内有各地民众生活困苦。朕觉得,攘外必先安内,所以先要形成一个声音,朕与各位大臣商量后制定的政策,就不能给别人置喙的余地。对的要执行,错的也要执行。”
  孙传庭上前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在周报上禁止一些质疑陛下言论的文章刊登。我们要在大明形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思想。所有的人,都要围绕着陛下的战略思想而努力,所有反对陛下作法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方从哲和叶向高面面相觑,孙传庭的提议,已经超过了一个文官的本能,已经走到了无限拔高皇帝的权威,其他臣子都只能称是的地步。这比起以前的几代皇帝都要更加集权,变成了太祖,成祖时的样子。
  朱由校笑道:“孙阁部所言有理,不过朕觉得,我们内部可以有不同看法,但是,只要是朕与阁臣们达成一致意见后,就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绝对不能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朝廷内部还是可以就朝廷事务的各方面发表意见,朕一个人,所思所想,也许不那么完美,需要大家出谋划策,使得朝廷大局按照朕的想法来走。”
  徐光启道:“陛下所言,臣甚是欣慰。大的方向由陛下制定,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臣等可以拾遗补缺,使得各项政策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大明的实际。不过民间之言,还是如孙阁部所言,有选择地进行甄别和抑扬,有些言论,不要让它登在周报上。对于有些言论,可以进行批判,让它的错误暴露于民众之前。”
  朱由校道:“这样也好,刊登了有些言论之后,用编者按的方法来进行批判,这样可以使民众明是非,不至于被一些奇怪的言论蛊惑。我们的报纸的目的就是要为我们的政策服务,让民众理解朝廷的政策,拥护朝廷的决定,同时要将以前一些不大适宜的旧风俗变成新风俗。前一段时间专门讲了一些卫生常识,看读者来信,似乎很受民众欢迎。学堂终究只是一个方面,影响的面较为狭窄,周报现在的订户已经达到八万七千户,而通过农业合作社零售的也达到了每期十万份。它的受众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周报上刊登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对于启发民智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方从哲道:“陛下,我们先来开启民智,至少让民众知道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我们才能让他们明白,如何参与到对朝廷进行建议和监督方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