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娘道文女主后[七零] 第2节
作者:鱼乐于余      更新:2021-03-25 22:13      字数:3568
  女主顶着这样难听的名声嫁到王家,可想而知日子过得有多糟心。
  不仅婆婆苛待不待见,嫂子不屑日常阴阳怪气嘲讽她不检点,就连姐姐的两个孩子也恨上了她,当真相信了外头的流言,认为是女主害死了他们的亲妈。
  换别人,遭遇这种地狱模式,早就撒丫子跑路了。
  可女主是娘道文的主角啊,她憨啊,任劳任怨是必备的特质。
  她不敢叫苦叫累,像头老黄牛一样将王家上下照顾得无微不至。
  这一咬牙就是十多年,在她的善良感化下,婆家终于敞开心扉接纳了她,侄子侄女也不像之前那样排斥。
  可好景不长,王明华行差踏错,不小心中了别人的圈套,不仅沾染了桃色纠纷,还被举报贪污受贿。
  眼看着公职是没法干下去了,想东山再起便只能下海从商。
  临走前,他从外头抱回来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拿了家里大部分积蓄前往沿海闯荡。这一走,几年没传回来音讯。
  彼时,公婆年纪大了,大哥嫂子也有自己的小家要顾。
  女主为了完成自己对姐姐的诺言,培养三个孩子成才,不得不拼命打工撑起王家的门户,以至于年纪轻轻就熬坏了身子,不到四十岁就胃癌晚期。
  临死前,丈夫王明华终于衣锦还乡,握着她的手道了声“辛苦”。
  三个孩子也热泪盈眶,围在病床前,情真意切地喊出了那声“妈妈”。
  江糖:……
  小说紧扣文名,彰显人间有温暖,处处有真情,确实感人肺腑。
  如果她不是“姜糖”的话,她会顺势流几滴感动的鳄鱼泪,再冠冕堂皇地感慨一句,好一个伟大的母亲。
  剧情设定是挺的膈应,但确实容易让人真情实感啊。
  江糖自嘲地扯了扯嘴角,有点想笑,却发现实在笑不出来。
  这么光怪陆离的事,竟撞她身上了?
  第2章 杠精二
  江糖一辈子干过许多出格的事。
  年少轻狂时也跟着公知们喷过国内体|制,扛着环保和人权两面大旗四处折腾,一旦有社会事件爆发,她都是冲在最前头那个。用她老子的话说,要不是家里贡献足够大,凭她这折腾的劲儿,早兜不住了。
  优渥的家境,开明的父母,热衷给她挡风雨的兄长,他们所有人共同养出了江糖的无法无天。
  后来大学毕业,江糖如愿到美国留学。
  那时她才发现,宣扬民主自由、强大如斯的美国并不像大家推崇的那般美好。所谓人间天堂根本是不存在的,就像马可波罗游记里说东方大陆遍地黄金一样,不过是弱者对强者的崇拜,贫者对富者的幻想。
  那一刻,江糖清醒了。
  正当家里以为她幡然醒悟,会跟家中其他长辈一样踏踏实实低调做事时,没想到学成归国的是杠精plus。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回江糖不杠自家人,改杠国外了。
  所以。
  江糖将脑海里纷杂的信息捋顺畅后,撇撇嘴很快就淡定了。
  正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
  姜家的要求,原身难以拒绝是因为她重情,她听了一辈子“姐姐身体不好,你要帮着照顾姐姐”这样的话,任是意志再坚定,也被日复一日的念叨给彻底洗脑了。
  但江糖不是啊。
  她奉行的理念一向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然这个想法不那么政|治正确,被革命出身的长辈们教训了无数次,嫌她对祖国的热爱不够炽烈。
  但江糖觉得,在道德法律的准则以内,如果她连自己都不爱护,连自己的生存都不能保障,又有什么资格去惠及别人?
  因此,什么剧情不剧情的,江糖才不在意呢。
  要活成什么样,还是得看自己的选择。她相信,不管在哪里,她都能让自己活得好。
  按照小说剧情,现在是1975年的4月。
  原主的姐姐姜宝珍刚刚去世,原主在姐姐临死前答应嫁到王家替她看顾两个孩子。她现在反口不嫁,姜家当然拿她没办法,但王明华是革委会的人,完全是地头蛇一样的人物,再加上在北京还有一门远亲,红星镇等闲没人敢惹王家人。
  若是真惹急了王家人,这年头的革委会,当真不是吃素的。
  江糖想到这儿,‘蹭’地一下从床上坐起身。
  心里顿时将王家人的危险程度再往上提了好几档。
  “……你这个死丫头,我刚才说的你听清了没?人亲家说了,你要是嫁过去还给你在供销所安排工作,妈跟你说啊,你嫁过去是要照顾春儿和小伟的,哪来时间上班啊,到时候你就把工作给你大嫂,放心,妈不让你吃亏,你大嫂说了,她给你添五十块钱做嫁妆……”
  李钟秀正说着王明华的事,突然被江糖这么大的动作吓了一跳。
  但这不妨碍她说接下来的话。
  江糖猛地坐起身,也两眼发黑。
  一听李钟秀的话,再也忍不下去蹙起了眉。
  五十块买一份工作,仿佛她占了大便宜似的。
  合着全家人都指着原身喝血呢?
  她嫁过去给人当后妈,王家人有了任劳任怨还不需要花钱的保姆,姜家人不用担心外孙被欺负,姜大嫂还能从她手里抠出一份工作,把自己的农村户口转为城镇。
  啧。
  所有人都有好处。
  就她活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凭什么?
  江糖摸了摸冰凉的额头:“……我没跳河自杀,是王春他们把我推下去的。”
  李钟秀神情倏变。
  “不能吧,三丫头。”
  “春儿和小伟那么乖,那么听话,以前可是最喜欢你了,咋可能推你,你指定看错人了。”李钟秀说完偷偷觑了江糖一眼,发现她脸上没有出现憎恨的表情,似乎松了口气。
  然后轻轻拍了拍她身上的薄棉被,语重心长道:“三丫头啊,妈知道你心里苦。可咱们女人,迟早是要嫁人的。王家条件不错,两家走动了这么些年,也算知根知底。你姐夫……”
  说起王明华的身份,李钟秀脸上也露出不自在,但这点尴尬转瞬即逝。
  “……王明华跟你姐结婚这么多年,从来没红过脸吵过架,可见他脾气是好的。你嫁过去,他就算不喜欢你,但看在你姐的面子上,也会对你好的。”
  “至于春儿和小伟——”
  “你要是担心他们不接受你,那你就晚点再要孩子。等春儿兄妹长大了懂事些,自然就明白你是真心对他们好的了。”
  江糖:“……”
  她的拳头已经蠢蠢欲动了。
  江糖克制地移开视线,重新躺了下去。
  她转过身,不让李钟秀看到她脸上的愤怒,沙哑着嗓子说:“我困了。”
  就这一句试探,已经让她看清了姜家人对这门婚事的态度。
  看来这姜家也是不能留的。
  留在镇上,反倒不如去农村避祸。虽说这场运动已经进入尾声,但革委会一日不倒,王明华在红星镇便能一手遮天。其实农村也并不十分保险,但在当下,已经是江糖最好的选择了。
  江糖想着事,渐渐睡着了。一觉睡到了天光大亮,才恢复了精气神。走出房门就发现桌上放着小半碗红薯稀饭,里面的饭粒肉眼能够数出来,旁边还有一小碟酸萝卜。
  江糖顾不得嫌弃。
  吃完饭便立马赶去了街道办。
  下乡的事办得非常顺利。
  街道办每年都有下乡指标,而像她这样主动要求去农村的少之又少。一听江糖觉悟这么高,希望尽快加入为人民服务的行列,办事员窃喜的同时不免肃然起敬。
  私心给她安排了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地方。
  想当初最早的下乡政策出来时,知识青年们以为前去广大的农村腹地真能大有作为,各个踊跃,那叫一个声势浩大。
  如今这些人被困在农村无法回城,跟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地劳作,恁是再有抱负的人也明白下乡跟他们想象中的为国出力不一样,那是真正要吃苦头的。
  最关键的是,一旦下乡,户口得跟着走。
  城市户口转到乡下轻易,要想重新迁回城市户口就难咯。
  没有城市户口,即便哪天回了城,也找不到正经的工作。没有粮油关系,又没有收入,那对于这座城市而言,知青仍旧是无根的浮萍。
  大家都晓得知青不好当,城里的工作岗位就那么多,多走几个人,就少点竞争。
  这也是八十年代初回城潮到来之际,大街小巷多了不少流民的原因。
  街道办办事的大姐上道,江糖也投桃报李,不动声色将供销所腾出了一个工作岗位的事透露给她。
  王明华是革委会的,她暂时惹不起,但给他找点不痛快,江糖还是能办到。
  如果她没记错,王明华还有一个妹妹,跟原身同龄。
  就为了王家把工作岗位当聘礼的事,处处刁难原身,还四处散播原身勾引姐夫、气死亲姐上位的谣言,让原身本就不好的境遇雪上加霜。
  这回,她就告诉他什么叫鸡飞蛋打。
  “最近一批知青下乡时间定在明天晚上,你赶紧回家收拾东西吧,这一去也不晓得啥时候能回来,好好跟家里人告个别。”大姐想到自家刚毕业的闺女,这要再找不着工作,就只能让她顶自己的岗。
  否则也得按政策下乡去。
  江糖无意间透露的消息对她而言,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又见她年纪不大,对祖国建设一腔热血,忍不住提点道:“给你安排的是苏省一个叫光明村的地方,那边环境也就相对还行,但终究比不得咱们这儿,别看红星镇只是镇子,那咱也是靠近芙蓉市的镇子。妮儿,离乡背井的,还是要多准备点钱跟票。”
  江糖承情,笑着应了。
  第二天清晨,王明华领着两个孩子到姜家。
  江糖从自己屋出来,视线正好对上王明华的。对方看她目光没有移开,稍稍一愣,旋即露出一个温文尔雅的笑,“春儿和小伟闹着想见小姨,我送他们过来。”
  长得人模人样的,可惜说的不是人话。
  江糖眯眼,斜了乖巧坐在王明华身边的双胞胎,不意外地被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