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公罪_分卷阅读_7
作者:书归      更新:2020-08-03 01:18      字数:6310
  眼下的小裴钧挂职京兆少尹刚两年,平日里事务多为清算囤粮、划分地皮、把控盐业,偶或也断一断辖区中民怨纠纷和商户闹事,如此便时常与周遭颇有名望的富户、乡绅打交道,酒肉高朋认识了不老少,坊间关系也多由此结交,故无论何时看来,京兆少尹于他都是一个极为有用的位子,不仅能给他带来油水,也能在特殊时候给他带来市井中的消息,这在裴钧后十年的朝政沉浮终显得尤为紧要。
  如今的元光八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恰就在头一年的年初,西北关内的赫哲族人不再甘于连年向朝廷上贡称臣,便举兵反叛,大肆侵略边关城池,妄图以“赤木”为号,建立本族的政权。此事一起,朝野震惊、龙颜大怒,即刻派了四位将军前往领兵平叛,可至四月时,竟随同西北军八名主将一起被斩杀阵前,以致大军节节溃败、士气低落。
  这一切是公卿显贵与在京百官都无从料到的,一时不免人心惶惶、举目惧然。面对赫哲族的铁骑凶猛,甚有以太保赵启明为首的一些臣子,已开始在早朝上谏言,请求少帝姜湛承认赤木国之实,由其划分领土,并予以金银之礼换取和平。
  此谏不仅被姜湛怒斥懦弱无能,还被主战官员引为不齿,一时朝堂上说和绝不甘心、说战无人敢往,双方粗脖子红脸争执不休,却没有个善果。
  在如此乌烟瘴气的鼎沸喧哗中,一个清清淡淡的声音忽而道:
  “孤愿往战。”
  百官公卿骤然回头,只见是晋王爷姜越从大殿金柱旁的高背椅中站了起来,静静负手道:“社稷尚在,姜氏子孙未绝,我朝江山还不至于拱手让人。若此番前往,孤也战死了,那你们再寻人讲和不迟。”
  于是当年五月初九,在朝野和民间的嘘声一片中,晋王爷点兵二十万北上克敌,起先退守周旋未有胜战,叫朝廷刚燃起的希望几乎又要破灭,可时至九月时,捷报却终于如秋后雨点般传来京城,说晋王之军势如破竹,开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使朝臣欢呼、百姓雀跃,更让晋王之声望一时无两。
  可功高者必然震主。晋王风头正盛,在缓和了赫哲族进犯的国权危机后便又化为了对姜湛皇权的新一轮威胁,叫姜湛一想到他手中的二十万大军便几乎日不能食、夜不能寐。裴钧见之担忧,便提了一计,姜湛遂与内阁商议谋定,在大军攻打到赫哲族地前,派去了当时还任礼部侍郎的裴钧,言明我朝无意侵犯血洗赫哲,亦不希望后世结下仇怨,这仗可以不再打下去,可如若议和,赫哲族必须同意更为严苛的上贡条约,即每年奉上牛马一万,以及布帛金银各二十五万,此后永世向朝廷称臣。
  此举不仅将晋王连连胜战的功劳尽数收归了朝廷,甚至还让晋王势如破竹、毫不退让的行军作风相比而有了盛气凌人、不留情面的话柄,便是因此,让朝中亲晋的派系和清流合了多年宿怨,开始将裴钧打为谄媚奸佞、无骨之臣。
  可裴钧并不在乎。为了帮姜湛坐稳那龙椅,他星夜赶往西北,冒死入了赫哲族地,谈判三个昼夜熬红了眼睛,数次被刀兵威胁、以死相逼,终于取得了议和文书,甚至在听闻晋王大军更近时,还临阵将条约中的“二十五万”中更添一横,提升为三十五万,让朝廷在往后的每一年中,都有更为丰厚财资存续国力。
  晋王的兵马许是听闻裴钧前来抢占功勋,便愈发疾行杀敌赶路。当大军终于奋勇进军来到赫哲时,已是裴钧议和成功的第二日了,赫哲都城飘满白旗。
  当时也是寒冬腊月里,裴钧裹着周身寒冷,带了或然将死的心念踏入城外军营,在营中众将士仇恨入骨的目光中走入主帐,见到了晋王。
  彼时帐中燃着极暖的炉火,晋王正坐在毛毡铺就的行军木榻上,脸色因负伤失血和匆忙行军而苍白,正在闭目养神。裴钧低头走过去,正要如常般跪下请安,可在他将跪未跪之时,晋王却忽而睁了眼。
  “……裴大人。”晋王看着他,轻轻开合了薄唇,“免礼。”然后就那样苍白而无言地坐在周身雪白的毛毡中,又静静地再看了他一会儿,倏地竟勾起唇角笑:“嗯,裴大人别来无恙。”
  裴钧便也笑着抱拳作揖:“皆是托晋王爷洪福,臣万死无以为报。”
  晋王听言,摇着头笑了笑,忽而抬手握住了腰间的刀。
  裴钧一凛,下刻却见晋王只是慢慢将那刀给解下,放去了一旁,闲闲问他一句:“京中司部可还好?”
  裴钧答:“回王爷话,没什么不好的。”
  晋王于是点头,双目再度坦然望向裴钧:“裴大人此来,是要向孤拿个东西吧?”
  裴钧道:“王爷明鉴。臣此来,是为代皇上取回三军虎符,替晋王爷分忧。”
  “分忧……”晋王轻笑着慢慢抬手支了额,另手从怀中将三枚虎符拿了出来,留于指尖摩挲一时,便毫无挂念般往前一递。
  裴钧当即想接过,可晋王递出的手却一顿,转而收回一些,忽而明眸含笑地问他:“孤要是不给,裴大人当如何?”
  裴钧气息一滞,伸出的手还未收回,却几乎立时感到后颈拔起的丝丝冷意,面上又早已笑出来:“嗐,还能如何?臣不过是提头回京面圣,苦只苦了王爷您,怕是要另寻京兆少尹了。”
  晋王闻言便低声笑起来,不一会儿,裴钧只觉指尖稍稍一暖,三枚虎符已尽数放在他手心里。
  “臣谢王爷交付所托。”裴钧即刻又要跪下行礼,可这一礼,又被晋王抬手给扶住了。
  晋王放开他手肘,拍拍他胳膊,沉默一时方道:“能交给裴大人,孤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其后大军稍整四日,再度起行回京,漫漫长队中裴钧在头,晋王在尾,偶或在城镇休整时一起吃喝,却不相常见,直至次年一月末到达京城,才算战事真正了结。
  裴钧记得,那时在京郊十里驿站,入京之前还是个黄昏,晋王曾坐在高头大马上问过他一个问题:
  “裴大人,他们说你是奸臣,你不怕吗?”
  那时他笑嘻嘻地答了晋王爷:“若一国上下唯有奸臣可明目张胆为朝廷纳财、替君分忧,那便是个奸臣,臣也做得值当了。”
  他说完,转而又向晋王玩笑:“晋王爷,他们都说您是反贼,您又怕么?”
  晋王的身影轻轻颠簸在马背上,夕阳中,侧脸笑睨了裴钧一眼,摇头叹了口气,只抬手往前方一指,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到了。”
  那时暮色余晖下,裴钧顺往晋王手指处望去,只见一片城楼巍峨遥立,城门上斗大的“京城”二字红得好似谁人的血,恍如一张通天道士的捉鬼画符贴在了这一处锦绣成堆的城池上,张狂又静默地,也不知究竟封印了什么。
  ……
  “大人,京兆司到了!”
  裴钧被轿夫一叫拖回了神,撩帘子一看外头,见京兆司确已在前。
  他走下轿子入了部院,眼见往来陈设皆似前世,分文不改,绕过前庭走到堂上,又见正堂高台上坐着个分外眼熟的藏青色人影,正提看着一本文折,玉冠乌发、神容安宁,见他来了,还未及说一声早,却先玉拳半握,启指向他勾了勾:
  “裴大人,听说薛太傅的新政谏言,今早会在内阁票拟,此事你知道么?”
  裴钧闻言脚步一顿,站在了晋王面前的堂下,面色渐渐露出应有诧异。
  “臣还没听说。”
  ——不,实则他自然知道。
  因为这一年,正是元光八年。
  一场后来被朝中称作“薛张改弦”的新政,即将开始了。
  第9章 其罪八 · 心诽
  “裴大人行走御前,同两省都知胡公公相交甚笃,总也要多些耳目,又岂会未听说?”
  晋王一语道破裴钧的谎,微微挑眉看向他笑:“裴大人是自谦了。今日新政的票拟若是过了,三日后早朝便要听百官之见,孤不过是想问问裴大人可还持票罢了。”
  本朝沿用前朝旧制,天子依旧设立衡元阁为重臣议事所在,或称内阁,驻官有三公与六阁大学士,共九人,皆称“阁部”。每当朝中有重大事项需天子决断,奏折会先递到内阁中,由九位阁部先行票拟,即在送呈天子批阅奏折之前,先由内阁重臣用票据模样的小笺,将他们各自是否认同和对此决策的批阅建议都写上,一齐夹在奏折中进呈。
  内阁票拟若是以多对少通过决策,将有力引导天子决断,但为求公平,也为求政策在实施中得到百官协力,天子在御笔朱批前还会在朝会上听取百官之见,以示朝政并非为重臣垄断。
  这些意见中,官员同意的叫表票,严词反对的叫反票,不表也不反的,叫持票。
  持票,是持言而不表之意。面对朝会中需要百官意见的议题,有发言权的官员如若选择持票,实则已等同于无声反对。这种情状多出现在持票官员虽反对决策,却与提出决策之人甚有瓜葛,从而无法在情面上与之严词对决时。
  这便是眼下裴钧的处境。因为如今这“薛张改弦”的发起人中,“薛”是太傅薛武芳,而“张”,却是文渊阁大学士——名冠当朝清流之首的张岭。
  揭过种种前情不想,裴钧此时先弯起眉眼问晋王:“臣区区小票,无足轻重,王爷怎要问臣?”
  晋王执笔批完手里的折子,抬臂搁在椅柄上支了下巴,笑眼温和道:“孤又不懂那朝政之事,只知道六部都是同裴大人一条心的,自然裴大人之见便是六部之见,孤倒不如再跟裴大人一回票好了,省得自个儿再费脑子。”
  ——果然是又想跟票。裴钧直想把裤腰解下来勒这奸贼的脖子,心中自然知道晋王绝不是为了省脑子才回回都要跟他的票,不过是为了在朝中显得与世无争罢了。
  “臣能为王爷分忧,不胜殊荣。”裴钧暗合了前世记忆思忖如何回应,面上只笑得点头哈腰。
  晋王爷不在意地冲他摇摇手:“非也,能同裴大人一道为今上尽心,挫一挫蔡氏那外戚的风头,倒也是孤沾了裴大人的光了,是孤要谢谢裴大人。”他掸掸袍子站起来,大约是准备走,“那裴大人究竟持不持票?”
  裴钧稍默一时,颇为真挚道:“王爷是知道的,臣,自然不能反票。”
  言下之意晋王也想到了:“自然。否则张大人的面子如何过得去……”
  裴钧听他这么说,便勾唇垂首,作揖告礼:“是,臣意如此了。王爷若跟票,那臣便先行谢过,往后于这新政之议,就要仰仗王爷帮衬帮衬了。”
  晋王挽唇点头,“成罢,那孤就不扰裴大人做事儿了。”他走下堂来与裴钧擦肩时,忽而想起什么似的,稍稍低头一看,旋即笑起来。
  “裴大人这补褂修好了,绣工倒不错,半分瞧不出痕迹。”
  这话转得突然,裴钧还未及反应,已听晋王继续道:“想必孤的凫靥裘亦当如此。”
  “……”裴钧咬牙微笑,“一定一定,臣恭送王爷福驾。”
  眼看晋王的身影消失在司部门口,裴钧直起身来再度摇头轻笑这人,稍稍作想一时,先将那票选之事抛诸脑后,只在左右渐次到职的官吏问好中走到司部后院的少尹耳房,吩咐底下把四月的京郊私盐案录给拿上来。
  自古以来,食盐为民生之必要,向来由官府严密控制,用底价从民间统一收入,再定高价专卖而出,并在中转各处设立税务,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充入国库,也防止了私商在战时将食盐囤积居奇、扰乱社稷,故而朝廷严禁私煮、私贩与官盐争利。所谓私盐 ,就是指这些违反官府有关禁令而私自产售的食盐。
  由于官府的盐价饱含各级杂税,且并非一成不变,常会视财政需求而上涨,故在盐价高涨时,平头百姓就常有买不起盐的时候,可盐又是每个人都得吃的,自然,售价较低的私盐就因运而生了,其利之所在,人共趋之,叫官府严罚酷刑亦屡禁不止,甚在战时、贫时愈禁愈猖。
  裴钧所在的京兆司,就在元光八年的四月破了京郊一起小小的私盐案,将京郊与事的一干私盐贩子都押去了刑部等判。可如今年份,官盐并非高价,盐市水波不深,私盐利益就较之微薄,并不是什么大案,这案子就一直到了次年都未判决,直直拖到了“薛张改弦”的新政开始后——朝廷在薛太傅的激进守财之策下,专门成立了“缉盐司”来严查私盐,不巧,裴钧曾经送去的这桩悬而未决的京郊私盐案就正好撞在了新衙门的刀口上,叫缉盐司为求表功,便拿出来大查特查一番,结果顺藤摸瓜,竟破获这些小盐贩子居然只是吴广两地的大盐枭安插京中的几枚棋子。
  一时朝中引为大案,将吴广私盐连根撅起一片,所抄没的盐货、家财者折合白银,约摸能有一亿多两,更别提盐枭手下的盐矿、厂业,其后便都能为官盐所用,生出的银子又何止千千万。
  前世的裴钧心道这也能为朝廷敛财,起先本不做管,可后来却见蔡氏一 党不断塞人入了这缉盐司,这才知道官中虽明面上被新政的反腐倡廉所震慑,可一派正气的改弦更张之下,却已然又打起了从盐业捞钱的主意——竟叫这反腐倡廉的新政,也成了贪官污吏来钱的路子。
  那时的他才后知后觉醒悟要插手,可到底也晚分了一杯羹——没替姜湛贪回太多银子不说,十年后被反攻倒算时,缉盐司这一趟吴广盐业里的所有贪墨还都栽在了他身上,直如个啃了瓜皮的猹被人赖了偷瓜。
  既如此,那他这倒霉猹倒不如先就把那瓜田给占了再说。
  “大人,案子拿来了。”这时京兆参司宋毅抱来几卷文书摆在了裴钧桌上,凑上来奇怪道:“多小个案子哪,结都结了,大人怎又拿出来看?”说着他眼珠一转,压低声音:“莫非是这些贩子……”
  裴钧翻开卷宗,饱含深意看他一眼,啧啧两声:“果真是宋参司,本院什么瞒得过你去?”他笑起来拍了拍宋毅的肩,也学着宋毅压低了声音:“罢了罢了,小贩子家里高堂老母待养,也就是一时鬼迷心窍才淌了浑水,知错能改则善莫大焉。还是劳烦宋参司去刑部告知一声,就说咱们抓错人了,放了他们销案罢。”
  宋毅一听,只道是上司裴钧已收了那小贩家中议罪的银子,这是要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便忙不迭表明立场:“是是是,大人说得极是!大人慈爱英明,下官这就去刑部一趟,今儿就将那贩子几个给放了。”
  “那就有劳宋参司。”裴钧在卷宗里记下几个贩子的名字,便又把文书递回去了,笑盈盈道:“这等小事也不必拿去搅扰晋王爷了,你说呢?”
  宋毅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来,连连点头:“是是是,大人思虑周全,下官明白的。”
  如此裴钧再于京兆司中熟悉了近来手中应做的事务,觉得心中愈发有了些底,挨到司部午膳用过,便不得不揣了礼部备办恩科的事项往皇城去。
  初冬午后的日头青白又晃眼,轿子摇摇晃晃走到皇城司崇门。裴钧刚取了司部腰牌儿走下轿,就见三位重臣从里边儿出来。
  此时该是内阁票拟刚散,走出的三位便都是阁部。为首一个直眼薄唇、须眉斑白,身上罩着石青色的锦鸡补褂,赫然正是文渊阁大学士张岭。他正同身后两位大学士低声谈论着新政种种,走动间甫一抬头,恰与裴钧打了个照面。
  裴钧一时脚步微顿,下刻躬身靠侧让出中路,稍稍垂首:“师父万安。”
  可张岭却对裴钧之言恍若未闻,甚至连神容都未有变化,一张脸上还是他张家人特有的冷面如霜,领着人便从裴钧身前走过去了。
  待他走远,裴钧直身回头向内侍交出腰牌记册,得了内侍几声恭维吉祥的话,打笑谈说一二,便与张岭背道入宫。
  不成想他人一跨进礼部大院儿,侍郎冯己如就捧着两本册子迎出来:“裴大人哟,您可来了,下官可等了您太久!您瞧瞧,今年秋闱的名册和年尾的贡品都要交去御前呢,这不要等您先看过一遍么?”说着就递出手里两本折子,再擦了一把额上根本没有的汗,这才恭敬笑道:“都在这儿呢。”
  裴钧接过两本册子,心道这冯己如定是已守着贡品册子拣去了好物,何尝又会等他,嘴上却安抚:“哎,冯侍郎劳累了,咱礼部没了您可怎么办。”说罢随意看过两眼还给他,笑道:“那冯侍郎这就送去御前罢,本院先进去瞧瞧——”
  “裴大人!”
  正说着话,忽而来了俩小太监,冲裴钧一打礼:“裴大人,皇上宣您即刻觐见,要咱们来请您呢。”
  裴钧回头一见,果识得是御前当差的小公公,暗叹还真是一进皇城就躲不过姜湛。
  边儿上冯己如一见此景,当即就把手里才接过的两册往裴钧跟前儿递回:“那这就——”
  “那这就由冯侍郎随本院一道送去御前罢。”裴钧洞若观火,对冯己如微微一笑,又冲小太监扬扬下巴,“这便走吧。”
  “这……”俩小太监互觑一眼,只得应了,埋头领在前边儿就往宫里走,而此时跟在裴钧身后的冯己如脑门儿上,终于真有了层层的汗。
  不一会儿,到了中庆殿的御书房,小太监着了内侍一层层报进去,终于将裴钧二人领入。
  殿门一开,当中便沁出一阵丝丝馥郁的龙涎香气。裴钧目不斜视头不抬,进了殿便带冯己如跪下:“臣叩见皇上。”
  这一刻殿中忽有一时的寂静,过了会儿才听堂上清清冷冷的声音传来:
  “冯侍郎也来了。”
  领人进来的俩小太监登时扑通跪了,伏在地上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