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女归来_分卷阅读_187
作者:
姜粉糖 更新:2020-07-23 05:29 字数:1961
利用邓姨娘母女制衡项临风、项玉琴的事情,沈如意没有跟小红说。
她也不打算详说。
也不是不信任小红,只是解释起来太麻烦了。
所以,她只是简单的对小红道:“不接触不行呀!项家跟我们沈家毕竟是世交,她们凑上来,我给推开了,这不是让别人戳我们沈家的脊梁骨吗?”
“这……也是。”小红愁眉苦脸的,为沈如意忧心、发愁。
沈如意拍拍小红的肩膀,说道:“你也不用这么愁眉不展的,凡事都是有利有弊。项玉怜是庶女,而那个项玉琴是嫡女,她们天生就不和睦,那个项临风呢对我有图谋不轨的心,项玉怜跟我亲近了,项临风肯定也会去亲近项玉怜,到时候项玉琴看到了不得跳脚?肯定会跟项临风闹起来的,我呢就可以渔翁得利,落得个清静了。”
小红听后,叹息道:“真复杂!”
沈如意笑道:“人只要活着总避免不了这些的。”
第一百四十一章生意
沈如意以为邓姨娘和项玉怜会借着昨晚的事情,上门道谢的。
结果,静悄悄的,什么动静都没有。
不过,沈如意倒也没有很意外,依照昨晚的事情,她估计这对母女要在几天后才有动静。
由此,沈如意也不管她们了,专心的研读医书。
在午后的时候,项临时来敲她的窗户了。
沈如意就对小红说道:“你在我们院子周边转转,邓姨娘那边肯定会派人盯着我们小院子的,别让她们发现项临时跟我有接触,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是,奴婢这就去。”小红知道这事如若被人发现的后果,忙不迭地应声而去。
等小红离开后,沈如意才去打开窗户,并让项临时进来,“邓姨娘和项玉怜来白马寺了,就住在我的隔壁,你就不要在窗户外说话了,容易被她们看见。”
“好。”项临时没有拒绝,麻利地爬上窗户,然后跳下来,一点都不需要借助外力。
沈如意见了,不由就上下打量项临时单薄的身子,笑道:“看你瘦瘦弱弱的,没想到身手还挺矫健的。”并引着项临时往屋里走,让他坐在桌边的小圆凳上,自己则坐在他的对面。
“你找我什么事情?”沈如意问。
项临时从怀里掏出了一叠纸,放在桌面上,推向了沈如意,道:“罗掌柜同意四六开,不过他也有条件,就是要让你每五天就要给他一张美容美颜的药方子。这一叠纸就是罗掌柜拟好的契约,一共两份,他已经让主家签字,按手印了,就差你在上头签字、按手印,等你签完字,按了手印,我再把其中一份给罗掌柜。”
沈如意拿起这厚厚一叠纸粗粗看了下。
契约有两份,每份契约有五张纸。
契约上的内容事无巨细,什么都写上去了,好比专门推销美容美颜产品的小丫鬟怎么发月例银子,一年有几身衣服,这些小丫鬟的开销支出怎么平均承担,就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写了足足有三张纸左右,剩下的才是盈利了怎么按比例分。
沈如意看得头疼,也没耐心一个字一个字看下去,就放下了这份厚厚的契约,问项临时道:“你看过没有?有没有什么问题?”
项临时道:“看过,大问题倒是没有,就是觉得永兴银楼挺会做生意的,把什么风险都写上去了,也分得很清楚。”
沈如意点点头,道:“这样也好,亲兄弟还明算账。”
起身去取笔墨纸砚,还有印泥,不再细看,直接在上面签字,按手印。
然后,把其中一份契约递给项临时,道:“麻烦你再跑一趟了。”
项临时把契约收好,道:“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忘记了,我们之间也签了份契约。”
沈如意有些迷茫。
仔细回想了下,她才想起来了项临时口中的契约是什么契约。
他不说,她都忘记了。
项临时无奈地斜睨了眼沈如意,问道:“你不会也忘记了,那日在游船上,你请我做你的账房先生这件事情了吧。”
“嘿嘿……”沈如意尴尬的笑。
项临时无语,道:“你这个性子,简直就是钱漏子。”
沈如意反驳道:“钱漏子就钱漏子呗,只要我有本事把漏出去的钱赚回来就行。”
项临时彻底没话说了。
他从怀里又掏出了叠纸,不过这次的纸不是普通的纸,而是银票,“这是罗掌柜给你的,说是提前给你的分红,总共是一千两。我花了四百两买了座小院子,就在梅花胡同那里,按照你说的,小院子前面是个铺面,能够开个小店。还有一百两花在了软香楼里,把那个叫白姐的赎出来了,安排在梅花胡同里,等着你的吩咐。另外我给了白姐五十两,让她购置些油米盐等生活用品。所以,加上你昨天给我的,总共还有九百五十两。”
说完,又掏出了叠纸。
不过不是银票,而是小院子的房契以及白姐的卖身契。
沈如意收下了房契和卖身契,银票则是推了回去,并道:“这些银票你收着吧。”
项临时瞪眼。
这么多银票竟然让他收着?
沈如意斜睨了眼项临时,问道:“你不是我的账房先生吗?账房先生当然是管着银子了,等我没钱花的时候,我会向你要的。”
项临时无语了。
等项临时把银票收了起来,沈如意问起了梅花胡同,“那周边都有些什么铺子?”
项临时仔细回忆了下,道:“布庄、银楼不少,不过铺面都很小,不如永兴银楼那条街气派,上门购买的也都是些平民老百姓,吃的小铺面也不少,也都是富贵人家不会去的地方。”
沈如意点点头,“你这地方找得很好,我开店子不想走高端的,跟那些达官贵人们打交道,就跟平头老百姓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