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_分卷阅读_609
作者:
风雪云中路 更新:2020-07-14 20:27 字数:9427
只是为了迷惑美英以及掩盖真实的意图,被杨震命令作为重点监控方向的日本南千岛群岛的日本海军基地,无线电全部实施静默。别说海军方面的无线电通讯联络,就是陆军方面的无线电联络信号,大部分时间之内也经常是时有时无。
抗联的监控系统,始终未能截获这个方向的日本海军无线电信号。不过南千岛群岛方面日本几个海军基地虽说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当同期日本海军本土各大基地,以及台湾和南方军的无线电信号数量,却是突然激增。
虽说没有寻找到南千岛群岛方面日本海军的无线电信号,以及无法破译截获的日本海军无线电信号。但是通过截取的东京大本营与各地日军各大战略集团无线电信号,以及同样激增的日本外务省的无线电信号,杨震依旧是获得了一丝蛛丝马迹。
只是单凭破译的日本陆军以及外务省的无线电联络内容,杨震依旧无法彻底的放心。直到十二月四日,抗联通信部破译了日本南方军给东京大本营的一份秘密电报之后,杨震一直悬着的心才真正的放了下来。
这份最终让杨震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的电报,内容其实很简单,上面只有“早七时,预定使用各部队,以于三亚港全部登船完毕”。而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杨震心中一直悬着的大石头终于平安落地。
这封电报,来自于担负东南亚作战的日军南方军。海南岛是什么地方?现在是日本南方军南下东南亚作战的主要战术训练基地,以及气候适应基地。而南方军自面向东南亚的三亚港登船,明显不会是投入到中国战场。
如果在海南整训的日军北调中国战场,那么应该从海口登船,渡过琼州海峡之后在广东沿海某一地登陆。而这批在海南岛整训的日军,既然从三亚上船出发,目标只能是与海南岛隔海相对的东南亚。
而事件的发展,都是连锁性的。日军不拿下东南亚,就无法解决目前最急需的石油和有色金属来源。而他们想要攻占东南亚,那么他们不摧毁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不夺取菲律宾群岛。他们这个目标,根本就无法实现。
美国人是不会坐视日本人在东南亚英荷殖民地攻城略地不管的。部署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以及部署在菲律宾群岛不断在增强的美国远程轰炸机群,是日本人只要南下就无论如何要清除的障碍。
既然日本南方军对东南亚作战的部队,已经在海南岛登船。那么他们此时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国人太平洋舰队的舰队,恐怕已经抵达珍珠港附近海域。偷袭珍珠港这一改变日本命运的事件,应该不会有什么改变。
在截获这封电报之后,杨震便撤回了那两架目前世界上仅有的电子信号侦察飞机。越过苏联境内进入日本海,风险实在是太大了。既然现在历史的车辙还是按照原来的顺序再走,杨震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再冒这个风险了。
更何况现在这两架飞机,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利用飞机上装备的束星北教授研制出来的简易导航装置,引导眼下航空兵正在秘密全力准备的,即将展开的第一次对日空袭。
早在此次会战还正浓之际,杨震就让航空兵抽调出最好的两名作战参谋,研究对日轰炸问题。同时命令航空兵,逐步将大部分的伊尔四轰炸机撤出战场,转为进行远程跨海飞行训练。并要求通信部和航空兵专门成立一个研发小组,解决对日轰炸导航问题。
到杨震从延安返回哈尔滨为止,对日轰炸的各种准备工作,实际上已经基本结束。那两架无线电信号接收飞机上的无线电信号接收与侧向设备,就是这段时间研究的成果。当然对日轰炸的导航,并不完全依靠这两架飞机。
总部通信部与航空兵通信部,联手分别在东宁、佳木斯、汪清,设置了几个使用定向天线的大功率无线电台导航台。通过缜密的计算,这三部大功率无线电台发出的信号,至少两部的信号,将会在日本海靠近日本本土上空交汇的。
而这两架飞机起到的作用,就是随同轰炸机群,利用飞机上的机载无线电测向仪捕捉这个交汇点。引导对日空袭的轰炸机编队,寻找日本本土。至于进入日本本土之后,则依靠航空地图和飞行仪表进行导航。
尽管导航所用的电台,也只不过是使用特定频率,以及定向天线的普通超大功率无线电台。飞机上安装的也不过是普通的无线电测向仪,以及一个用来捕捉这个特制大功率专用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器。而这个专用无线电信号接收器,除了可以捕捉导航电台信号之外,还可以捕捉日本本土无线电广播的信号,作为深入日本本土之后的导航。
这些设备完成研发之后,航空兵曾经抽调过最好的飞行员,出动两架伊尔四轰炸机与一架c四七无线电信号接收飞机组成一个小编队,秘密穿越苏联滨海边疆区,飞抵日本海上空的实验过几次。
尽管这个导航系统相当的简陋,而且容易受到干扰。同时因为精度的关系,所发射的信号交汇点,最远只能达到日本西海岸二百公里之处,但是毕竟初步的解决了远程轰炸导航的问题。
抗联使用的苏制伊尔四轰炸机的仪表太过于简单,而且精度也相当的差。虽然航空兵从接到任何开始,就已经逐步使用进口的美制航空仪表替换。但是一是受制于美制进口仪表数量的不足,二也是飞机型号不同,所使用的仪表也有区别,最关键的还是技术手段不足。
航空兵尽管采取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依旧无法完全提高伊尔四轰炸机的仪表水平落后的问题。而且在海上没有地面参照物,全部单靠仪表飞行,对所有参战轰炸机飞行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太高。这一点,也是目前抗联航空兵尚无法完全达到的。
所以由杨震出主意,束星北牵头实际执行,搞出了这么一套简易版的导航装置。虽说与英德两国的无线电导航系统相比,无论是精度还是距离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覆盖范围,也没有能抵达日本本土。
为了解决一些信号捕捉上的问题,以及对设备进行试验,那位狂热的束星北教授甚至多次冒险搭乘试验飞机,亲自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多次反复试验,虽然还有一些小的瑕疵,但是大部分的问题已经解决。基本解决了在大海上,为轰炸机群导航的问题。
第1546章 轰炸前的准备
这些导航设备虽说无法覆盖日本本土,以及无法实施对选定目标的精确导航。实际上抗联对日进行轰炸实施精确导航,是在美英援助的无线电导航设备抵达,以及采取美英导航技术之后,才实现了真正的全程无线电精确导航。
但是即便是这种比较简陋,而且无法覆盖日本本土,甚至只能说是指明轰炸方向的导航设备。与日本海军惯用的采取使用六分仪导航方式相比,至少在技术上有了不小的进步。对飞行员的要求,也不至于那么的苛刻。
而且在杨震看来,这些导航设备只是一个初步解决有无。因为在美英战略轰炸机抵达之前,抗联的对日轰炸受制于轰炸机的性能和数量,最多也就是象征性的。至于真正的全面战略轰炸,至少在现在还是去他妈的为好。
抗联使用仅有的航程虽说足够,但是自卫火力差,远程飞行载弹量小的伊尔四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最多也就是意思、意思,以及向美英表明一个态度。这一点上,这些设备简陋归简陋,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好。
而且除了象征性之外,更多的是练兵性质,以及对一些技术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和解决。以便为下一阶段,真正的展开对日本本土战略空袭做好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才是杨震的主要目的。
大部分航程内,尤其是跨海长途飞行导航问题解决了。至于剩下的二百公里,对于参与空袭的那批飞行员来说,只需要他们笔直向东飞行就可以抵达日本。再出现迷航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如果这样还能迷航,那么杨震也就真该考虑自己航空兵部队飞行员的训练水平了。至于那两架机载设备可以接收日本本土无线电广播信号,完全可以作为深入日本本土境内导航的飞机。考虑到保密上的原因,杨震是坚决不允许这两架飞机进入日本本土境内的。
这两架飞机上的无线电信号导航与捕捉设备虽说简陋,但是日本陆海军均无此种设备。一旦这两架飞机出现问题,坠毁或是被击落在日本境内,这些设备落入日本人手中,那么倒霉的就是抗联自己了。
日本陆海军完全可以依靠本土的工业能力仿制,甚至提升这些设备的性能,从本土起飞轰炸抗联的后方根据地和工业区。日本海军的九六式轰炸机,虽说性能已经有些落后,但是四千公里的超大航程从日本本土起飞,轰炸抗联可是绝对没有问题。
所以为了避免这两架飞机出现任何意外,避免这两架飞机上的机载设备落入日军手中,杨震还是坚决要求航空兵,这两架飞机绝对不能进入日本本土。甚至严格规定将轰炸机群送到信号交汇点之后,必须要立即返航。
尽管说白了,这个设备就是利用大功率短波无线电信号,在处于同样的频段、同样功率的情况之下,信号交叉之后会出现相互干扰的原理。而那个所谓的信号交汇点,就是相互干扰最强烈的地区。
只要找到这个地区,就是找到了信号的交汇点。这样的设备和原理,其实都并不复杂。但是构思和设备的研制,都是花了心血的。这批设备无论在不完善,也绝对不能落到日本人的手中。
所以即便是这两架飞机上的设备,可以利用日本本土无线电广播的信号作为后续导航。但杨震依旧坚持这两架飞机,绝对不允许深入日本本土。一旦飞机出现故障,或是在日本沿海遭遇到日军飞机截击,这些设备掉进海里面总比落在日本人手中要好。
初步解决了导航的问题同时,航空兵也已经初步解决了长途编队飞行,在空中使用日本海军长途跨海飞行的六分仪辨别航向方法,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航空兵作战部,也按照杨震的要求提出了几个轰炸方案。
正是因为杨震的要求,所以抗联的轰炸机群在深入日本本土的时候,只能依靠航空地图以及地面参照物飞行。不过解决了基本的海上飞行导航问题之后,剩下的问题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靠训练就可以完全解决。
在解决了最困难的技术问题之后,航空兵为了保证对日轰炸的进行,也提出了三套轰炸方案。一是轰炸机群分别从牡丹江、林口机场起飞,在东宁上空汇合。越过苏联滨海边疆区,飞越日本海上空,轰炸位于本州群马县尾岛町的日本中岛飞机公司。
中岛飞机公司,是日本陆军作战飞机的最大制造厂。将这里作为主要轰炸目标,并将其摧毁,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日本陆军飞机生产与制造能力。当杨震下达了对日轰炸研究命令之后,航空兵将这里作为首选轰炸目标。
第二方案是从东宁与宁安分别起飞,在珲春上空汇合,经图们江口进入日本海。然后航向转向东南方向,直扑日本南端的北九州福冈县境内的八幡。那里是日本本土最大的钢铁厂,八幡制铁所的所在地。如果摧毁那里,对日本的军工生产将会产生致命性的影响。
而且对于抗联来说福冈县境内,不仅有八幡制铁所这个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还有日本陆军大型兵工厂之一的小仓陆军兵工厂。整个北九州境内,各种兵工厂密布。选择这里作为目标是航空兵,经过慎重考虑过后才决定的。
第三个方案比较冒险,就是从汪清、图们起飞,利用p四零战斗机的掩护,在朝鲜北部咸镜山脉上空汇合,在抵达日本本土之后,飞越整个本州岛直扑大阪,摧毁位于大阪的日本陆军最大枪炮制造工厂大阪炮兵工厂。
航空兵的三个选择,航线和目标都有所不同,但是目标却都是日本陆军军工生产重地。除了考虑到目前抗联方面的主要对手是日本陆军之外,也是因为杨震的命令。用杨震的话来说,咱们即没有海军也不靠海,主要的敌人是日本陆军。
既然决心轰炸日本本土,还是以摧毁日本陆军战斗力为主要目标。日本海军的造船厂也好,海军基地也好,军工生产能力也罢,除了海军航空兵还有那么一点点关系之外,其余的都和抗联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要炸就炸他们的陆军兵工厂,海军还是让美英去头疼去吧。
对于三个方案,航空兵明显倾向于第一个。因为抗联目前的根据地,并不濒临日本海。对日轰炸抗联的飞机可选择的航线,要么经过苏联上空,要么只能选择图们江口或是朝鲜半岛。
相对于处于朝鲜日本海陆军航空兵作战范围之内,以及有着严密地空监视哨的后两条航线来说。途径苏联滨海边疆区的方案,明显对航空兵更具备吸引力。原因无他,选择这条航线,中途可以避免日本驻朝鲜半岛的陆海军航空兵的拦截。
同时也可以避开朝鲜半岛日本陆海军的对空监视哨,以及朝鲜沿海日本海军的监视舰艇。即降低了遭遇拦截的可能性,又保证了空袭的保密性。选择第一个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空袭的战损率。
只是让航空兵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方案,却是首先被杨震给否决。杨震也很想取道苏联滨海边疆区进入日本海,这样可以做到严格的保密不说,还以及达成最大的战役突然性。同时,也是从佳木斯这个抗联目前基础最完备的航空基地起飞,到日本本土最近的一条航线。
但是苏联人在抗联组建航空兵,尤其是出售航程可以抵达日本本土的伊尔四轰炸机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而再三警告过抗联。一旦抗联的轰炸机飞过乌苏里江,无论他们的意图是什么,苏联方面都将视为入侵,而将会毫不犹豫的将其击落。
对于极力避免两线作战的苏联人来说,绝对不会允许抗联的飞机途径自己国土对日本本土展开轰炸的。而这条航线,也是抗联一条对日秘密侦察的航线。在进行导航技术研发的时候,抗联的技术飞机多次利用这条航线进出。
杨震否决航空兵的选择,除了这个时候不想与苏联方面搞的太僵硬之外,最根本的一条还是杨震还是不想让这条秘密航线曝光。因为一旦曝光抗联执行秘密技术侦察任务的飞机,将无法再借路苏联境内进出日本海。
苏联在远东地区的陆军,虽说调走了大部分。但是在远东地区,还是保留了一支以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为主的防空力量。虽说都是一些老旧的伊十五、十六战斗机,新式飞机数量很少。
但是这些老式战斗机,对于自卫能力很差的伊尔四轰炸机来说,还是威胁很大的。除非抗联出动战斗机护航,与苏军拦截飞机进行空战,不惜冒着公开翻脸的危险强行借路。抗联所有的飞机,根本无法取道苏联境内进入日本海。
因为以苏联人的性格来说,他们既然再三提出警告,那么也会毫不犹豫的击落途径苏联境内所有抗联飞机的。对自己利益看的相当重的苏联人,是绝对不会允许抗联的行动,给自己带来一丝一毫风险的。
最关键的是以单机的形势,或是以小集群悄无声息的通过人烟稀少的苏联滨海边疆区,只要计划周密,还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大机群,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偷渡的。只要进入苏联境内,根本无法避免被发现。
而且这条航线除了对日航空侦察之外,还担负有其他的秘密任务,无论如何也不能曝光的。所以杨震经过再三的考虑,为航空兵选择的航线,还是以后两条为主。途径苏联滨海边疆区路线,被杨震否决了。
不过考虑到朝鲜半岛日本陆海军对空监视,以及可能遭遇到的拦截,杨震还是选择以图们江口作为进入日本海的航线。这条航线虽说也可能因为过于靠近朝鲜半岛北部,而被日军发现。
但图们江口另一侧,朝鲜半岛北部的罗津以北的部分地区。经过前一阶段作战,实际上已经在抗联的实际控制之下。即便是取道图们江口,被日军发现的概率也并不比借路苏联要大到那里去。只不过图们江口一线,有日军的封锁舰艇,相对来说危险略微大一些而已。
第1547章 统一思想和认识
不过考虑到图们江口有日本海军的封锁舰艇,以及这条航线距离朝鲜半岛过近,日本驻朝鲜北部陆海军航空兵,主要是清津基地的海军航空兵可能拦截,都会对整个空袭行动造成很大的威胁。
杨震建议航空兵可以抽调一部分航程比较大的p四零战斗机,对轰炸机群进行护航。虽说以p四零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也无法全程护航,但是护送到朝鲜半岛北部日本陆海军航空兵拦截范围之外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或是整个轰炸机群在航线选择上,在飞过图们江口进入日本海之后略微向北一些,以避开清津基地的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拦截范围。而且在轰炸机起飞的时间,完全可以选择在凌晨或是黄昏时间起飞,利用夜色以避开图们江口日本海军舰艇的监视。
尽管那里只有几艘驱逐舰和炮舰,而且这几艘军舰上也没有装备雷达,但以日本海军此时的素质来说。这几艘军舰无论是作为对空监视舰也好,还是作为防空火力舰艇为好,对轰炸机群的威胁都是很大的。
同时在返航的时候,也可以同样起飞p四零战斗机为返航的轰炸机群护航。这样虽说麻烦一些,但是有了半程的护航,可以有效保护轰炸机群对付朝鲜半岛日本陆海军航空兵的拦截,以尽可能的降低战损。
至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上,航空兵选择三个目标都被杨震直接给否决了。他在总部那张日本出版的民用地图东京的位置,重重的画了一个圈。对于第一次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目标的选择,杨震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抗联对日本本土空袭的第一批炸弹,一定要落到日本的首都。
而且杨震对于此次轰炸还特别提出,对东京的轰炸一律不使用普通的高爆炸弹,全部使用凝固汽油弹。其轰炸的核心区域,就选择在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所在区域。杨震的这个决定,让航空兵上下很不理解。
东京位于本州岛的东海岸的关东平原地区,濒临东京湾,周边被房总半岛以及三浦半岛犹如两支臂膀一样护在怀中。如果抗联的轰炸机群从日本海方向进入东京防御圈,需要横穿过整个九州岛。这样一来无论是进入还是返航,都要经过部署了密集防空火力的地区。
而目前抗联对承担本土防御的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实力,以及所经过区域的日本防空力量部署的情况掌握,基本都是一片空白。进入本州岛直飞东京的航线上,究竟有多少日本战斗机、高射炮,以及对空观察哨数量都不清楚。
甚至除了一张日本战前出版日本本土以及东京地区的民用地图之外,整个航空兵手中就连一张日本本土的军用地图都没有。东京周边的地形、地貌,都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之下选择东京作为轰炸目标,无疑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
而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整个日本进行战争的大脑所在地。按照目前参战各国的惯例来看,作为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军部所在地的东京,周边对空防御肯定是异常密集。应该部署了大量的地面对空监视哨、高炮,以及防空战斗机。
眼下抗联又缺乏足以承担全程护航的战斗机。单凭伊尔四轰炸机单薄的自卫火力,在需要面对大量地面炮火以及防空战斗机的情况之下,贸然对东京进行空袭损失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相对于东京来说,选择北九州作为空袭目标,不单单是因为这里是日本主要的钢铁、军火生产基地之一。而且将北九州作为空袭目标,所有的航线基本上全部在海上。进出日本本土,可以避免路基航空兵的拦截。
最关键的是可以避免大量的地面对空监视哨,掩盖自己的行动,尽可能的减少损失。与地面上还可以使用有线电话进行通信联络不同,日本在海上部署的警戒舰艇即便发现了轰炸机群,也只能使用无线电进行汇报。
抗联有大功率无线电干扰飞机,在之前历次作战之中已经屡建奇功。如果此次空袭,出动无线电干扰飞机随队行动,对日本部署在西海岸的对空警戒舰艇进行无线电干扰,那么完全可以做到部分的保密。即便日军舰艇返航汇报,但是也足以为抗联的轰炸机群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最让航空兵不理解的是,削弱日本的战争资源,重工业和军工产业应该作为首选轰炸的目标。轰炸东京政治上带来的影响,远远的大于军事上的影响。除了向日本人宣布,他们的本土已经不安全了之外,相对于东京周边日军防空火力可能带来的损失,获得的好处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其实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除了杨震坚持之外,包括李延平和郭炳勋在内,几乎抗联所有高级将领,都不是很支持。在他们看来目前抗联还极为有限的航空兵,尤其是远程航空兵,还是应该保留足够的兵力,应对国内的战局。
尤其是下一阶段会战,已经迫在眉睫。抽调抗联目前宝贵的轰炸机,在技术和有生力量,都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之下。浪费宝贵的航空燃油以及炸弹,去冒险轰炸日本本土,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日本本土的防空力量,远不是当初有空无防的中国可以相比的。就算其陆海军航空兵的主力,目前不是在中国战场,就是已经南下准备作战。但是日本本土的防空力量,依旧会保持在一个水平之上。
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之下,作为一支已经习惯对敌国进行大规模空袭,以削弱敌国军民抵抗意志的军队。日军是不会干出那种在战争环境之下,本土只留下很少,或是几乎不留防空力量。所有的航空兵倾巢出动,都投入战场上的蠢事。
在目前抗联的航空兵力量,还是相当有限。无论是飞机,还是飞行员都相当的宝贵。以及面对着日本本土雄厚的防空力量,情报不明的情况之下,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抗联无法承受的。
而且长途跨海飞行,对于抗联的航空兵来说,因为根据地并不靠海,还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训练。在境外大海上进行长途飞行,一旦出现任何的意外,抗联得到的将会是一个人机皆失的结果。
对抗联来说,难以补充的不仅仅是合格的飞行员,就是飞机也一样难以得到补充。美英的援助口惠而实不至,苏联方面不仅现在已经难以取得任何补充装备,甚至还要从抗联身上抽血。
这种情况之下,对日空袭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冒险。一旦损失过大,放在财大气粗的美英身上,可以不当回事。对于开战几天就损失了成千上万架飞机的苏联人,也许也一样不会太在乎。但是对于抗联来说,那就意味着伤筋动骨。
而这种伤筋动骨,对于实力还是相当有限的抗联航空兵来说,也许将会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即便初步解决了导航的问题,但是这其中的风险也太大了。即便是轰炸日本本土,会取得很大的政治效应,但依旧有些得不偿失。对于航空兵来说,也有些揠苗助长。
面对着身边最亲密的战友都不理解,甚至是不支持,以及航空兵对自己战术部署的同样不理解。为了统一意见,在返回哈尔滨之后,杨震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召开了包括挺进军司令员、政委,航空兵司令员和政委,以及总部作战、通信、情报等几个部长列席的军区常委会。
对于杨震来说,此次空袭将会是整个战争之中,抗联对日战略空袭的一个开端。今后这种行动,会贯穿于整个漫长而又残酷的战争阶段。现在必须要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认识,否则这对今后的战略调整还是会有些影响的。面对着这些一支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战友和兄弟,杨震不想单靠命令的方式,去强制大家执行。
看着面前的这批与自己一同闯过生死,一同经历过风风雨雨,始终一直在默默支持自己的战友,杨震犹豫了一下之后才开口道:“我知道大家心里的想法,也明白大家反对的原因。因为至少从表面看,眼下对日空袭,的确对我们来说弊大于利。”
“其实大家有这个想法,并不足为奇。说实在的,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异常艰难生存环境,逼着我们这些人,主要是我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者。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得失与否对我们的生存会带来什么样影响,都会成为首先考虑的事情。”
“没有办法,我们当初曾经经历的情况,逼着我们一切只能从现实出发。当时我们所面临的环境,生存第一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没有时间,甚至没有精力去做任何的幻想。所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考虑,都只能首先让位于生存。”
“长期以来这种对于我们来说最无奈的选择,养成了我们在考虑任何问题上,一贯的现实主义作风。首先考虑的是我们所下的决策,对我们至少是眼前所面临的局面,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至于眼下,大家都认为这个时候我们空袭东京,甚至是空袭日本本土,除了能在政治上获得一些好处,给美英一个交待之外,在军事上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好处。甚至可能还要承受巨大战损的情况之外,承受在目前还比我们强大的日军的报复。”
“但我请大家考虑一下,我们此次选择东京作为主要空袭目标,除了在政治上会为我们争取极大的分数,以及向美英两国展示我们对日作战的决心之外。在军事上我们在付出了一定代价之后,究竟有没有有利的地方?”
“如果有对我们有利的地方,我们会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这个好处究竟会有多大?与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相比,我们究竟是赔了还是赚了?还有对经济以及其他方面,同样有没有好处?我希望同志们在考虑我的这几个问题的时候,要用战略的眼光和思维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