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_分卷阅读_25
作者:
寻香踪 更新:2020-07-08 21:41 字数:6192
赵明月笑起来,抓抓脑袋:“好像是的。”
唐卫华问她:“刚刚那个男的是谁啊?”
“啊,哦,那是我对象。”赵明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那两人都从裹成蚕茧一样的被子里半抬起了身:“你对象啊,你们一个地方的?他送你来的?”
赵明月说:“他刚考上了清华,和我一起过来的,先送我来学校,然后再去自己学校。他插队到我们家乡,是北京人。”
“哦。那真好。”那两个人都躺了回去。
三个人又自报了年龄,唐卫华最大,26岁,还是个孩子的妈了,李春梅21岁,未婚。恢复高考之后,招生要求里年龄要求在25岁以下,未婚,但是有技能特别突出的,可以放宽年龄和婚姻要求,因此77、78这两届的学生,有不少已婚人士,甚至是孩子的爹妈,79届就开始就不招收已婚考生了。
唐卫华借了赵明月一壶热水,她简单洗漱了一下,终于可以钻到被窝里睡觉了,已经一天一夜没有休息的赵明月,头一碰着枕头,念头里闪过“沈旭跃不知道已经找到住的地方了没有”,然后就睡着了,实在是太累了。
年轻的身体也容易恢复,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李春梅已经将自己的衣服全都穿上了,紧紧裹着被子,直嚷嚷:“冻死了,太冷了。你们晚上有没没觉得冷?”
赵明月想了想:“好像是有点冷,不过也还能忍受。不是有暖气吗?就是觉得好干,嗓子里好不舒服。”这屋子有暖气管道,不过好像暖气不怎么热,感觉比外面也好不了多少,赵明月太疲乏了,没有在意到冷,只是起来觉得口干舌燥,特别难受,她穿上衣服赶紧去洗漱,一会儿沈旭跃应该要过来了吧。洗脸的时候,一擤鼻子,居然满手都是血,赵明月吃了一惊,这也太干燥了吧。
赵明月洗漱完毕,左等右等不见人来,便朝楼下看去,宿舍门外,沈旭跃挥着手臂跟她打招呼:“明月!”
赵明月赶紧背着书包下楼去:“怎么不上来?”
沈旭跃说:“看守的大妈不让进去了。”
“昨晚上还让进啊。”赵明月说。
沈旭跃说:“大概是昨晚上以为我去送你的,所以就让进了。没事,我们先去吃早饭,吃了早饭我陪你去报到。”报名时间前后有几天,先到的就先报名。
“嗯,你呢?”
“我不着急,我们要明天才报到。等你安顿好了,我回去看看。”沈旭跃说。
赵明月知道他此刻应该急切地想回去看看家里的情况,她点头,问:“昨晚上在哪里休息的?”
沈旭跃抬手一指说:“就在那边的招待所里 。走吧,去吃早饭,我刚看过了,食堂在那边,离你宿舍很近。一会儿你还要添什么生活用品,都去买了吧,还没有桶子是吧?”
“是的。”赵明月点点头,昨晚上还是用杯子装水沾毛巾的,借用别人的桶子她觉得不太好。
这是赵明月到北京后吃的第一顿热乎饭。昨晚下了车之后,在车上等人的时候,沈旭跃跑去买了两个热乎的烙饼,由于天太冷,揣在怀里拿过来的时候,烙饼也凉得差不多了,不过比干馒头还是强多了。回到学校又太晚了,当时困得要死,恨不得早点上床躺平了,压根就没再想起来要吃饭。
早饭吃的是热乎乎的臊子面,四分钱一两,沈旭跃给赵明月要了三两,又给她买了一份炒肝,一毛钱一份,自己则要了半斤面,加一碗炒肝。“吃不饱再加面。”沈旭跃往面条里倒食醋,用筷子搅拌着面条,热气腾腾,看起来就分外温暖。
赵明月说:“足够了,太多了,我害怕吃不完。”
“能吃完的,都几顿饭没好好吃了。敞开肚皮吃吧。”沈旭跃大口大口地吃起面条来。
赵明月以前也没吃过炒肝,在饥寒交迫下,吃下第一碗炒肝,觉得味道还很不错,因此对炒肝的印象也非常好。沈旭跃是多年未曾回老家,在饿肚子的情况下再次吃到久违的美味,那滋味就别提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沈旭跃吃得非常忘情,稀里嗦啰的,一听那声音就知道吃得特别痛快。他埋头大吃了个五分饱,终于才放慢速度品尝起味道来。一边观察赵明月的动静,发现她一直安静地吃着,半点声响也没有,不由得略诧异于她的家教,他在月亮湾的时候,见过不少吃饭动静大的村民,以为那就是常态了,没想到赵明月却与众不同,细嚼慢咽的,非常斯文。
其实沈旭跃一直都觉得赵明月与众不同,她虽然是个只念过初中的农村女孩,但是身上没有自卑、拘谨、忸怩、畏缩的神态,一直都很自信、自然、落落大方,不仅比同龄的农村女孩强,甚至比城里长大的女孩都要自然一些,她身上没有很多城里姑娘都有的优越感。跟她相处的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是恰到好处,让人很愿意去亲近。况且她的识见,比许多男人都要强,这是个一个充满优点,又有点让人捉摸不透的女子。
赵明月抬起头,发现沈旭跃正在看自己,她伸手挡了一下自己的脸:“怎么了?我脸上有什么吗?”
沈旭跃笑道:“没有。好吃吗?”
赵明月点头:“嗯,非常好吃。”
“够不够吃?不够再加点面。”沈旭跃问。
赵明月摇头:“够了,足够了。”其实没吃完她就饱了,但是千万不能浪费粮食,于是她就努力地将碗里的东西全部吃完。这真是非常饱足的一餐,赵明月和沈旭跃都吃得非常满足。
报名很简单,不用交学费,住宿免费,师范院校每个月都有十六块钱的生活补贴,这些钱足够她吃得很好了,甚至还能有盈余。
这年代的大学生待遇真的好,毕业了不用自己找工作,全都是国家分配,都是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难怪人们形容大学生活在象牙塔里,考上大学就是跳出农门了,还意味着毕业后每个月都有五十四块钱的工资可拿。当然,这个年代的大学是真不好考,那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他们报完名出来,听见有两个人在议论:“你们读师范真好,还有生活费发,我们学校还要自己去申请生困难补助。”
“真的吗?那能申请到吗?”
“应该是可以吧,不过是分等级的,一般只有十块钱补助。”
“那也够吃饭了。”
“是的。”
赵明月听完那两人的对话,有些诧异地回过头来看着沈旭跃,她一直都以为,上大学是有生活补贴的,但是现在居然没有:“旭跃,你听到了没有,你们学校没有生活补贴?”
沈旭跃笑一笑:“我知道啊,没事,他不是说还可以申请补助吗。再说我自己也有一点钱,没关系的。”
沈旭跃陪赵明月报完名,然后又带着她去商店买生活用品:桶子、脸盆、肥皂等。买好东西,沈旭跃跟她说:“明月,我要回家去看一看,你自己先回宿舍好吗?等我回来,我再过来拿东西,有可能今天晚上也不会过来。”
赵明月犹豫了一下:“要我陪你回去吗?”
沈旭跃想了想,摇头:“算了,我自己回去吧,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他自己也预料不到会有什么事,所以不想赵明月去面对那些猝不及防的事。
赵明月也是很能理解的:“那好,那你自己路上小心啊。”
沈旭跃点点头:“行,你回去吧。再见!”
赵明月回到宿舍,发现又有一个同学到了,还有母亲陪同一起来的。这个同学长得很高,足有1米7开外,有点壮,头发剪得短短的,有点像男生,一开口,就是一口浓重的北京腔,儿化音特别重,说话也特别快,言语中洋溢着一股自信和爽朗,她冲赵明月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你好,我叫钱斯盛,北京的。”
赵明月看着对方真诚的笑脸,便不由得觉得有一种亲切感,伸出手去和她握手:“你好,我叫赵明月,x省的。”
钱斯盛看着赵明月:“你多大?”
赵明月说:“18岁。”
钱斯盛扭头跟大家说:“看样子赵明月同学应该是我们宿舍年龄最小的了。我20了。”
“可能是,还有两个没到,明天最后一天报名了,他们应该也会到了。”李春梅接话。
赵明月将自己的东西放好,看见钱斯盛的母亲坐在自己的桌子边:“阿姨,您好!”
钱母笑着点点头:“你好。你们能够在一起上学,这都是缘分啊,阿姨家就在北京,以后想打牙祭,改善伙食,就来阿姨家吃饭,不要客气,以后你们都是我家斯盛的好朋友了。”
赵明月笑得甜甜的:“那就先谢谢阿姨了。”
钱母待了一会儿就走了,钱斯盛去送母亲,回来时看见赵明月还在收拾东西,便问:“赵明月你年龄这么小,是应届生吗?”
赵明月摇摇头:“不是,我75年初中毕业就回乡务农了。”
钱斯盛竖起大拇指:“真行!不过大家也差不多,我上高中也没上过什么课,天天都在搞劳动,都是靠自己学的。”
唐卫华说:“可不是么,我都毕业多少年了,69年就高中毕业了,然后下放到农村,一呆就是七八年。这一说到可以高考了,临时抱佛脚,没想到也考上了,真是叫人感慨啊。”
“是啊,我在印刷厂都上了三四年班了,突然说可以高考了,我还不大置信,我对象非让我一起报考,结果我来北京了,他没考上,说是今年再考,唉!看样子赵明月最幸福,和她对象都考到北京来了,我不知道我那位能不能再考到北京来呢。”李春梅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钱斯盛扭头看着他们:“不是吧,唐姐结婚了,你们俩都有对象了,就剩下我是个单身汉?”
唐卫华笑着说:“你是快乐的单身汉,多好啊,我也想回到单身的时候,无忧无虑,不用想着给孩子喂奶换尿布什么的。不过现在没法自由啦,只能拖着我家的小拖油瓶一起奔向新生活了。你们来看,这是我儿子的照片,可爱不,我来之前给他拍的,要不然我真会想死他去。”唐卫华说着拿出一张两寸大的黑白照片,拿给大家看。
赵明月看着照片上一家三口,男人是典型的陕西汉子,非常敦厚朴实的感觉,孩子长得像爹,虎头虎脑的,很可爱,只有两岁的样子。“唐姐,你儿子多大?真可爱。”赵明月喜欢孩子,看到别人的孩子就忍不住羡慕,不过这辈子,她应该能有自己的孩子了吧。
唐卫华说:“两岁。我复习考试的时候,为了不打扰我,他爹把他送到了奶奶家去了,真是怪可怜的。”说到这里,唐卫华的眼圈红了,孩子这么小就跟母亲分开,这一分开就是几年,能不牵挂吗。
李春梅说:“唐姐,那你爱人他在家带孩子?”
唐卫华说:“可不是么,当初说是我们两个都一起考,谁考上就谁上,剩下那个留下来照顾孩子。”
“那要是都考上了呢?”李春梅问。
“都考上,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了。不过孩子他爹现在不打算考了,今年夏天的高考要考外语,他的外语成绩很不好,所以考不了了。”唐卫华感慨地说。
赵明月听到这个信息,不由得暗自庆幸了起来,幸亏去年没考外语,要不然她三哥肯定考不上。不过今年考外语,那么于有清就要多准备一门了,不知道他的外语好不好,得写信回去告诉他去。
“对了,我想洗个澡,哪里可以洗澡?”赵明月问。
李春梅说:“那边有个公共澡堂,你可以去里面洗澡,五分钱一次,非常舒服。”
赵明月笑起来:“谢谢。”她决定先洗个澡,然后再去买点信纸回来写信,给家里报个平安,顺便给于有清也写个信,告诉他自己知道的信息。
第四十章 对象
当天沈旭跃没有过来,赵明月心里有些惦记,不过也没有太担心,这儿算是他的地盘了,肯定不会有什么事。
宿舍里另外两个舍友也到了:一个叫高东方,来自黑龙江哈尔滨,作为北方人,个子不算高,大概是1米6出头的样子,皮肤很白,有点江南女子的婉约,25岁,未婚;另一个叫毛剑兰,来自主席的故乡湖南湘潭,黑黑瘦瘦的,是一个非常泼辣的女孩,19岁,未婚。算起来,整个宿舍居然是赵明月最小。
大家都有点好奇高东方居然还没有结婚,她现在25岁,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不就快30岁了。李春梅快人快语:“高东方,你为什么没有结婚?”
高东方温和地笑了一下:“结婚,就一定要找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没有找到,那就要继续寻觅。”
“你好理想主义啊。你家里人同意吗?”唐卫华问。
高东方说:“我父母都不在了,别人都管不着我,我这个年纪不结婚,也并没有碍着谁,也不犯法,谁能强迫我?”
赵明月心里对高东方暗暗佩服起来,外表看起来是个柔弱的女子,但实际上是个非常刚强的人,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她说:“东方姐肯定能够找得到志同道合的人,你看,咱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不都走到一起了吗?我听说了,咱们系里的男女比例是2:1,那就说明男多女少,东方姐慢慢挑去。”
赵明月这话说得非常大胆,这年头谁敢说挑对象啊。钱斯盛过来胳肢赵明月:“你这个妮子,心还真够大的,你还想挑呢。”
赵明月咯咯笑:“我可没想,我是替你们着想。我是没得挑了,你们可要擦亮眼了啊,别挑花了眼。”
钱斯盛说:“大家快来,撕了这妮子的嘴。”
赵明月说的可是大实话,女人找对象,可不比上街买菜,上街买菜都要挑新鲜水灵的,挑对象当然更要精挑细选,那可是过一辈子的人呢。以前是盲婚哑嫁,没得挑,嫁人就跟撞大运,哪有那么多好运气呢,现在是自由恋爱,要是自己还不挑好,那可不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其实他们这届的男女比例还不到2:1,赵明月班上31个人,总共只有12个女生,刚好分成两个宿舍。赵明月不算是班里最小的女生,隔壁还有一个应届毕业生,比她还小半岁,唐卫华是班里女生中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个结了婚的,大概结了婚的女人顾虑多,考大学的少,多半都把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另一半。
新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赵明月对这样的生活非常期待。她写好信,跑到外面去买信封和邮票,将两封信寄了出去,这个年代,电话极少,写信和电报是唯二的联系方式,电报贵,一般只有在极其紧急的情况下才用,平常联系就只能写信了。
六个舍友都到齐了,大部分都是出来参加工作后再回到学校的,而且上大学的心态跟普通的大学生完全不一样,大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都没有表现出多少不适来,反而很快就和同宿舍的舍友们熟悉起来。大家叽叽喳喳,对新生活充满了热情。
第二天,赵明月没有出去,她心里惦记着沈旭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过来。她从钱斯盛那里借了一本《红楼梦》来翻看,一边等着沈旭跃过来。钱斯盛应该是整个宿舍里家里条件最好的了,她父母都在北京市政府部门工作,她比别人富裕的地方,最明显就是表现在她的书桌上,别人的书桌上多半都是些生活用品,或者一些字典之类的,只有她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书籍,都是从家里背过来的。
这个年头,所有的人都很饥渴,这个饥渴,表现不是在生理上,而是精神上,在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这个社会目前最缺的就是书,赵明月曾经为了借一套高中教材都凑不齐,更别提其他的书了,想看点小说之类的,那简直是太难了。这《红楼梦》,其实算是她两辈子以来第一次看,以前只看过电视剧,现在翻着书本,倒也看得津津有味。
高东方问:“小钱,你怎么有这么多书?”高东方翻着钱斯盛的书本,里面几乎全都是运动之前出版的。
钱斯盛笑了起来:“我捡的。那时候wg刚开始,好多图书馆都被抄了,成堆成堆的书都被扔了出来,有的被烧了,或者当垃圾扔了。我就偷偷捡了不少回去。我那会儿小,没人管,可惜我都只捡了些小说,还有好多别的书籍,我都没要,现在想想,真可惜。”
高东方也叹息了一声:“可不是么,好在总算是过去了。等明天正式开课了,就能办借书证了,咱们学校图书馆里应该有很多书吧,我以后就有书看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考大学吗,就是因为来大学里可以自由自在地看书,没人管。”说着非常兴奋地一扬下巴。
赵明月听着他们的对话,轻摇了一下头,可好,那段混乱的日子总算是过去了。楼下管理宿舍的大妈拿着喇叭在楼下喊:“305的赵明月同学,有人找!”
赵明月一个激灵,赶紧放下书站了起来,由于起得太急,膝盖都碰着桌子腿了,疼得她呲了一下牙,也来不及管那么多,赶紧跑到门外去一看,果真是沈旭跃在楼下大门处等着。
赵明月赶紧跑下楼去。屋里的高东方问:“小赵这是怎么了,跑得那么着急,跟丢了魂似的。”
李春梅趴在床上看书,抬起头来说:“八成是她对象来找了。”
高东方吃惊地说:“小赵就有对象啦?”